很多食物能喚起某種記憶,不僅是味覺上的,還有心中的感概。
父親母親的拿手菜,外婆的私房點心,這些食物每每想來,不只是口中迅速蘇醒的味覺,心里的那份眷戀也開始泛濫。
若要問我最愛什么樣的味道,我會說,家的味道。這是世間唯一能讓人永久記得的味道。兒時的第一次品嘗,就把家的味道深深烙印在心底,一輩子不會忘記。
不會忘記的是那再熟悉不過的味道。與其說是因為味美才深刻,不如說是因為“習慣”才刻骨。家中的味道論起色香味來,很難與名店里的名菜相提并論,但勝在長長久久的陪伴,每日都在溫潤著我們。
記得兒時,每次家中燒這道油面筋塞肉,在樓道里我就能聞出這特別的香氣,每次總會尋著這香氣一頭扎進廚房。兒時住的是石庫門房子,廚房是幾戶人家共用的,若是別人家也做這道菜,在我聞起來是會不同的,自家做的香氣最為熟悉,因為習慣了這味道,不會搞錯。
這油面筋塞肉是江南一帶十分普遍的家常菜,應該是每家每戶都會做的,做起來也不算復雜,味道十分好吃。不熟悉這道菜的,就當作是給肉圓多穿了一件美味的衣裳吧。但正是因為這件“衣裳”,使味道更勝于普通的紅燒肉圓,油面筋燉煮以后會特別的軟糯,裹在飽滿的肉圓之外,讓口感一下子豐厚起來,表面還有一層濃濃的紅燒湯汁,用這道菜下飯,那定是十分過癮的。
這經(jīng)典的紅燒下飯菜,其實也有不少版本,不喜歡純?nèi)獾,可以添加一些蔬菜,甚至包餃子包包子包餛飩多下來的餡兒也能將其塞入油面筋中,然后再加些醬油糖燉煮就行,除了多了一個“塞”的過程,其它都是極簡單的步驟。
越是家常的菜肴越能在記憶里永恒,這是我的體會。同樣也將它推薦給喜歡家常味道的你,若你從未嘗過這味道十足的肉圓,那請一定不要錯過。
美食原料:腿肉、油面筋、雞蛋、姜
調(diào)料:花雕酒、生抽、老抽、鹽、糖
事先準備:
1. 肉剁碎或絞碎。
2. 姜切末,或加入少許水用料理機打碎后濾出姜汁。
制作過程:
1. 肉糜內(nèi)加入雞蛋。
2. 加入適量姜汁或姜末。
3. 加入少許花雕酒。
4. 加入少許生抽。
5. 加入少許鹽。
6. 加入一點點糖,攪打上勁(如果有時間可以冷藏半個小時,更容易入味)。
7. 用筷子先將油面筋戳一個洞(不要戳穿),再將筷子伸入輕輕攪動幾下(這樣可以使空間更大些,容易將肉塞入)。
8. 取適量肉糜放在表面,用筷子輕輕塞入即可。
9. 塞完肉的油面筋放入鍋內(nèi),加入適量生抽。
10. 加入適量老抽。
11. 加入適量糖。
12. 加入適量水,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面筋上色入味即可。
TIPS:
加入雞蛋可以使肉糜吃起來更有彈性和嫩滑,可以不加。
肉糜內(nèi)只要調(diào)入基本的咸味即可,不要把咸度調(diào)到位,否則加醬油再煮就會過咸。
油面筋的內(nèi)部并不是空的,所有要用筷子“搗”一下,才能順利塞進肉糜。
油面筋的開口不要太大,否則塞肉是容易了,但煮的時候容易造成“皮肉分離”。
肉塞得多少決定成品的大小,喜歡圓鼓鼓的就多塞一些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