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詩歌邊緣化的時代,網(wǎng)絡詩歌潮起云涌。
許多人認為當代是個沒有詩歌的時代,卻有許多人在詩歌路上鼓蕩著詩意的靈魂一如無形無色的風。
二
詩歌到底怎么了?詩歌從民族文化發(fā)展的深處走來,走到新世紀,走到網(wǎng)絡時代,沒有了唐宋元的金榜題名時,沒有了詩歌可以獨寵發(fā)跡的神奇,甚至沒有了因詩而身同官宦的冠冕堂皇,甚至無法擁有報刊雜志的一端?傊,詩歌徹底丟掉了名利,詩歌在文化的世界里實實在在的不再能夠呼風喚雨,不能吸引目光,更別說留住人心了。這個時代真的沒有詩歌了嗎?其實詩歌仍然以其獨特的方式存在發(fā)展著。只是這個多元化的時代,這個語言藝術特別是小說擁有讀者的時代,詩歌顯然邊緣化了。只是多媒體時代,視聽藝術吸引眼球的時代,語言藝術顯然邊緣化了。網(wǎng)絡時代,可以直擊心靈語言的時代,使得語言文學的發(fā)表閱讀不再需要等待,而只剩下選擇,不再神秘。大眾文化水平的提升,網(wǎng)絡的存在,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參與創(chuàng)作發(fā)表,語言文學也失去了神圣感。表面看來,詩歌不但邊緣化了,還似乎不會再有什么藝術的審美意義和價值,人人參與的狀況,使得詩歌看似也就是文字的點擊,不是大白話分行排列的文字,就是故作高深的胡言亂語癡人夢話。其實這樣的發(fā)言人,并沒有認真讀過現(xiàn)代詩,其實羅丹的那句“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同樣適于讀詩。要發(fā)現(xiàn),就要研究,至少需要認真閱讀。不讀詩,至少沒有對詩歌評判的發(fā)言權,人云亦云,只能說明自己裝腔作勢淺薄無知。其實真正的詩歌始終存在發(fā)展著,并且真正淡薄了名利,更加的純化,真正成為精神的人性的本真體現(xiàn)。
徐飆先生的詩歌,《風的消息》中的詩歌,就是這樣的詩歌。
詩人到底怎么了?徐飆先生曾在《風的傳說?序》中闡述自己的思想:“寫作,到底是為了什么呢?如今,我們有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可以養(yǎng)家糊口,寫作不必為稻粱謀。那么,在當今詩歌備受冷落之時,還愛寫寫劃劃,原因也就只有一個了,那該是可以會心對視的釋然,該是可以灑脫信手的曠達。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現(xiàn)實與理想是有距離的,而且是必須有距離的。陶淵明說“心遠地自偏”,信然!”詩人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圣,卻也崇尚高潔的人性儒雅的詩性。這樣的詩人正在社會特別是網(wǎng)絡的各種詩歌圈子凸現(xiàn)出來。
徐飆先生就是這樣的詩人。
三
徐飆先生,網(wǎng)名余風幾縷,是我網(wǎng)絡詩歌接觸中重量級的詩人。
“而作為一個寫詩的人,則情況復雜得多。對他而言,詩歌,便是另一種存在,一處世外桃源,一處逍遙仙谷,一處茅廬草屋!痹娙诵祜j在詩論《詩歌——另一種存在》中如是說。的確,詩歌是詩人的另一種存在,一種內在的精神境界的存在,一種詩意人生的存在。在這樣的存在里,詩人心存高遠,性情獨特,恰如詩友小蠻在詩論《小蠻眼中的詩人余風》中所言“溫厚而富有力量”,足以“撫慰人的心靈”。
《風的消息》由詩歌《守候(長詩14首)》《盤旋(短詩24首)》《親水(自然24首)》《倒影(題和21首)》《銘記(災難7首)》還有《試飛(女兒習作10首)》和詩論《品茗(博友詩評、個人雜感5篇)》構成。詩歌展現(xiàn)了詩人詩意存在的各種求索,“個人雜感”其實就是詩論,是徐飆先生對詩歌詩人的感悟和思索。
1.《風的消息》收入的的詩歌,《守候》一集,是高潔詩意的心靈的守候。
《心靈協(xié)奏組詩》就是明確的關注心靈的詩意表現(xiàn)。物欲橫流人心浮躁,人們更多的是置身于金錢的種種拼爭,雖然便捷的信息工具更多的也是有助于人們掙錢。忙碌與奔走之余,是思想的蒼白心靈的空虛,無聊、寂寞和孤獨困擾心靈,詩人物欲獲得某種滿足之后,依然徒生煩惱。更多的人需要心靈的關注,卻沒有多少人認識到來關注心靈!缎撵`協(xié)奏組詩之心靈的牧歌》詩人心靈在開闊清新意境中自由灑脫快意奔放“不要詢問我,也不要逃避我/我的心就是在你遼遠的領地盤旋/我的心就是這樣被你的晨曦熔合/朝雨能夠洗脫渭城的風塵/馬奶酒能夠醉倒樓蘭的城郭/誰能夠把我,狂飆的身影描畫/誰能夠把你,馬刺草般的銳利消磨”。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