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寺原名叫觀窩臺,有數百畝之大,因是邰氏之女姜嫄封地而得名。隋文帝初,就成了佛家坐禪頌經的道場。李世民年幼時,母親竇氏經常帶他來觀窩臺拜佛讀書,耳濡目染,接受了很多佛家的思想,因而對佛教情有獨鐘。當上皇帝后,李世民為報母恩,下詔在觀窩臺修寺建院。能工巧匠歷時五年,精雕細做,描門畫棟,在這塊坡地上建起了山門、戲樓、鐘樓、鼓樓,關帝君殿、彌勒佛殿、姜嫄圣母殿、東藥王殿以及大雄寶殿等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寺院建成后,李世民領著文武百官回到武功,放眼望去,寺院座北朝南,整個建筑琉璃浮雕,檐牙高翹,重重疊疊,錯落有致,猶如一盤騰空的巨龍,心情很高興。這時,一屢春風佛面而來,清新涼爽,李世民隨詩興大發(fā),賦詩《憶古臺》一首,并御筆親題了“清涼寺”這三個字。
隨后,他走入百姓中,與百姓同娛同樂,同度美好春光,樹下了一代明君親民、愛民的風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