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炒房身家上千萬,新政前高位減倉
像我這種80后炒了幾套房,在溫州一點也不奇怪。我身邊就有這樣一群人,身價上千萬元的比比皆是。2006年起,年僅22周歲的李先生就開端踏足杭州的房地產(chǎn)市場,炒房賺到的資金有千萬元之巨。
榮幸的是,嗅覺敏銳的李先生在4月新政出臺前就清空了自己手頭的物業(yè),只留下溫州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宅。李先生表現(xiàn):除非有低于市場成交價10%-20%的二手房呈現(xiàn),否則我不會再入市。
短線炒出上千萬身家
記者是在今年春季房交會上偶遇李先生的。年輕帥氣,對樓市點評的中肯獨到讓人刮目相看。
2006年3月份,李先生看中了西蕩苑的一套小面積二手房,總價30多萬元。這套房子于2007年2月拋出,賺了將近20萬元。這是我涉足樓市的首桶金。李先生說。
這套房子賣出后,2007年李先生又吃進建國北路羊千弄的一套老房子,70平方米都不到,當時售價是7000多元/m2。這套房子后來以15000元/m2的價格出手,凈賺近50萬元。
從此,小李就和炒房結下了不解之緣。短線炒房,占用資金少,一套房子在小李手中最多只待兩三個月時間。
慢慢地,隨著經(jīng)驗的增加,小李形成了自己的炒房作風,專做二手房。2007年樓市暴漲期,小李圍著西湖轉悠,買的都是東山弄、曙光新村、求是村一帶的學區(qū)房子。西湖邊的房子稀缺,加上學區(qū)好,特別是五六十平方米的老房子轉手非?,很合適短炒。2009年,小李經(jīng)手的二手房更是多達10多套。
3個好友都是80后樓市炒家
像我這樣的80后房產(chǎn)炒家在溫州投資客有不少。小李表現(xiàn),論資產(chǎn),他在身邊的80后炒房圈中絕對是普通一員,沒什么可值得夸耀的。
我們這批80后父輩多在家里辦廠,憑著父輩供給的炒房資金起步,在不求安穩(wěn)、愛好闖蕩的個性驅使下,這幾年炒出上千萬身家的,我身邊朋友就有3個。健談的小李一一向記者介紹了身邊好友的炒房史。
小K,1982年生人。溫州一著名皮鞋品牌企業(yè)的富二代。由于資金充裕,這位80后炒家專盯高端房產(chǎn),他的進貨出貨周期一般為兩年。
小Y,小李另一好友。自己開網(wǎng)店,年收入50萬左右。2009年進入樓市,但目前手頭也擁有多套物業(yè),涵蓋公寓、寫字樓、別墅多種類型,身價也有上千萬。
據(jù)小李介紹,80后的炒房作風不貪多,一般出一套才進一套,每套房子不求賺到最高點,但求跑量。
全部清倉,千萬現(xiàn)金存在銀行
自4月份清空杭州的物業(yè)后,小李這千萬現(xiàn)金一直乖乖地躺在銀行里沒有動,F(xiàn)在股票也不好,房價也太高,不管進入哪塊風險都太大。
小李身邊的朋友和他的見解都較一致。這段時間,溫州的銀行儲蓄量暴增。相干信息顯示,截至4月末,中國國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的存款余額達5612.86億元,比年初新增422.1億元。
好在除了炒房外,小李在杭州還有其他生意。據(jù)懂得,這批80后炒家在炒房之余,都有著自己的實業(yè)。這段時間,他們大多選擇在實業(yè)上擴大投資。如小李一個在溫州擁有20多家方便店的朋友近期就新開了3家門店。
上周,二套房認定標準終于正式出臺。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外地人(即不能供給一年以上納稅證明和社保證明的外地戶口)的按揭政策有所松動:由本來的暫停貸款轉為按二套以上標準放貸。
但面對這一松動,小李卻表現(xiàn)近期仍不合適入市,他認為,雖說可以按揭了,但杭州的房價依舊太高,沒有明顯回落。除非有低于市場成交價10%~20%的二手房呈現(xiàn),否則我不會再購置住宅。(記者 張卉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