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有一道經(jīng)典的題,那就是用油鋪在水面上的面積估算油分子的直徑。

這是一個正經(jīng)的物理實驗,不是命題組老師為了為難你瞎編的。第三代瑞利男爵、歐文·朗繆爾等物理學家就在一百年前做過?墒,這個實驗還有個更有趣的副本,許多人沒有玩過。
是這樣的,這層油花,可以平息海浪。

有人已經(jīng)做過了這個實驗,把普通的食油biu倒入池塘(不環(huán)保動作,請勿模仿),然后池塘就鏡面化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效果——
看到木有,浪不起來了,仿佛這個世界雨我無瓜。
如果在航海的時候在船附近撒上油,是不是就可以面對疾風,乘風破浪了呢?
沒錯,這就是鎮(zhèn)浪油的起源。水手在遇到大風大浪的時候,會把船上的菜油全部倒到海里,讓船體附近變得平滑可導。

古代就有這樣的鎮(zhèn)浪油技術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年亞里士多德的記載。亞里士多德說,潛水者在下潛前會在水面撒上一層油花,這樣子海面就會變得局部平靜,日光就可以射入潛水區(qū)域了。

捕鯨船在穿越深水區(qū)時也會在船上掛上鯨脂,給海面抹油。
近代在執(zhí)行營救任務的時候,搜救船只也常常帶著鎮(zhèn)浪油油壺。比如,英國1894年制定的《商運法》(Merchant Shipping Act)就要求英國船只攜帶鎮(zhèn)浪油。

泰坦尼克號的時代趕上了這部《商運法》,所以泰坦尼克號上的救生船也有鎮(zhèn)浪油。理論上,泡在水里的杰克身上應該是油乎乎的,肉絲可以把他點亮取暖。

美國海運管理處(United States Maritime Service)的訓練手冊里就包括在救生艇上塞入鎮(zhèn)浪油。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USCG)也曾要求救生艇攜帶鎮(zhèn)浪油,不過在1983年,這個要求被取消了。
實際上,我們在海面上看到的不少石油并不是意外泄漏,而是故意放出來的鎮(zhèn)浪油。比如在1973年3月18日,在波多黎各西南部航行的油輪 Zoe Colocotronis 就把150萬加侖的原油倒入海中,方便船只航行。

英語里有 to pour oil on troubled waters(息事寧人)的習語,也是從這個現(xiàn)象來的。

那個玩閃電的男孩、美國開國元勛兼科學家富蘭克林也和鎮(zhèn)浪油發(fā)生過交集,他還用這一招迷惑了不少小朋友。

1757年,在加拿大新斯科舍(Nova Scotia)附近航行的時候,富蘭克林注意到有兩艘船附近的海浪很平靜。富蘭克林從船長那里得知,這兩艘船的廚子把油撒到了水面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