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11月11日報道 “紅色、黃色、綠色,”當媽媽指著圖畫上的彩虹時,兩歲半的斯里亞納不假思索地用普通話說出了顏色。住在孟買的3歲的里沙安能用普通話流利地演唱《祝你生日快樂》。而加爾各答的6歲男孩韋德則要父母叫他“大吉”(音)——這是他喜歡的中文名字。
據(jù)《印度時報》網(wǎng)站11月9日報道,在印度,相當一部分城市里的孩子參加了中文班。斯里亞納的媽媽切特納·庫馬爾說:“這些課程是給女兒未來的禮物!边@位國際商法律師在女兒剛19個月時便專門聘請了家庭教師,教女兒學說“世界上經(jīng)濟發(fā)展最快國家的語言”。
在社交網(wǎng)站臉書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日前以30分鐘的漢語問答贏得滿堂彩后,庫馬爾感到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除了每節(jié)課花費700盧比(1盧比約合0.1元人民幣)請漢語家教外,她還在家中放滿了印有漢字的書籍和謎語。庫馬爾甚至希望能有中國小孩住在附近和斯里亞納一起玩耍。
在孟買,約有200個孩子——其中90個年齡在3歲到6歲之間——參加了“中國你好”漢語學校在8所學校中開設的課外漢語班。這家漢語學校是烏莎·薩胡在2010年創(chuàng)辦的,為孩子們提供寓教于樂的特別漢語課程,通過唱歌、講故事和做手工的方式讓孩子們學習漢語。
此外,目前已有80名學生報名參加了JBCN國際學校的漢語課程。該項目的管理人員法蒂瑪·阿加卡爾說:“至少有20名學員只有4歲到5歲。”
孟買達·芬奇·蒙泰索里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阿沙尼·希爾瓦伊表示:“法語和德語的重要性正在下降。當我們開始每周開設漢語課時,大多數(shù)家長都非常激動,因為這會讓孩子的簡歷看起來更出色。”
加爾各答一家漢語學校的副校長查里斯馬·沙拉夫說:“三四年前,我們的教室里沒有一個孩子。只有成年人,大多數(shù)是要和中國做生意的人想學漢語。”
如今,金奈漢語學校的商業(yè)主管希夫·尚卡爾·納亞克說,由于硬件條件不足,自己不得不拒絕了年紀更小的學生的家長們的開課要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