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文藝講堂是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lián)、省作協(xié)主辦,省圖書館、省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承辦的大型系列公益講座。5月10日,省內青年作曲家、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講師劉曉鵬做客大眾文藝講堂,與大家一起分享“當代流行音樂欣賞”.
關于流行音樂的概念
第一種概念指通俗音樂。通俗音樂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聽眾眾多,而且有別于嚴肅音樂、傳統(tǒng)音樂和民間音樂。
第二種概念指源于POP的流行音樂。它指的是能夠吸引廣大聽眾的音樂會,比如說1958年尼蒂克特舉行了“倫敦流行音樂會”,從那兒開始,它就使POP成為非古典音樂的一個特指。甲殼蟲樂隊、滾石、阿巴等等,都是在倫敦流行音樂會之后產生的,都屬于POP音樂。
第三種概念指商業(yè)性的、供消遣的、供娛樂的音樂,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工業(yè)現(xiàn)象,比如說酒吧、舞廳里邊的迪曲等,都屬于這樣一些音樂。
第四種概念是指搖滾樂。我們把它從流行音樂里邊單獨拎出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搖滾樂有一種對抗商業(yè)的個性,具備尖銳地反映社會問題的一個獨特的品質。比如說搖滾樂經常有一些反戰(zhàn)題材、環(huán)保題材等等。所以說你要把它歸為商業(yè)化,這肯定是顯得有點兒對不起搖滾樂了,這也說明搖滾樂在流行音樂中的地位。
第五個概念不叫概念了,是一種現(xiàn)象。可以這樣來歸納,什么叫流行音樂?音樂流行了,它不就叫流行音樂嗎?也就說流行音樂不一定流行,不流行音樂它也并不一定不是流行音樂。比如說我們在戰(zhàn)爭時期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黃河之濱集合了一群華夏優(yōu)秀的子孫”.比如說我們在各個歷史時期,一些特定的歷史時期,都有一些比較流行的歌曲,你說它是流行音樂,還是什么音樂?這個就沒法下定義了。
關于流行音樂的特性
流行音樂的特性包括:通俗性、大眾性、時尚性、新奇性、娛樂性、商品性、參與性、即興性、快速更替性、傳播科技性。
通俗性很簡單,流行音樂大部分的音樂作品都是比較通俗的,歌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讓大家聽一遍就能夠聽明白,而不是采用一些比較難懂的這樣一些詞匯來進行創(chuàng)作。
大眾性,它面對的聽眾肯定是大眾,以更大多數(shù)人作為它的創(chuàng)作的對象,面比較廣。
時尚性,既然叫流行音樂,它肯定在它那個時期是非常流行、時尚的,比如說老上海灘的周璇,那時就是全國的一個時尚的標桿。
新奇性,大家聽的流行音樂非常多,但有些時候好多作品不能夠引起大家的興趣,比較乏味;有些作品呢,比如現(xiàn)在某某好歌曲、某某好聲音,有些優(yōu)秀的作品歌手一張嘴就能給我們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審美體驗,我們就感覺這個歌挺好,跟別的歌不一樣,特別具有個性,這是一種新奇性。另外包括它題材的新奇性,今天哪兒出事了,明天就來一首歌。汶川地震了,出來“名人”叫“范跑跑”,來了一首唱“范跑跑”等等,都體現(xiàn)了流行音樂的新奇性。
娛樂性,也不用做過多的解釋,音樂就是來娛樂大眾的。
商品性,現(xiàn)在流行音樂的產業(yè)已經可以稱之為是非常龐大的一個產業(yè),從傳統(tǒng)唱片業(yè)的創(chuàng)作、錄制、出版、發(fā)行,到現(xiàn)在的網絡音樂,它的商品性是越來越明顯。
關于中國的流行音樂
中國的流行音樂,應該是從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開始說起,那個時候歐美的流行音樂剛剛傳入,那時候上海灘是一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也是世界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的多元性在這兒體現(xiàn),各種時尚的藝術、娛樂的門類競相發(fā)展。這時候的流行音樂作曲家,比如說我們知道有《游擊隊歌》的作者賀綠汀、聶耳、冼星海、任光,他們都曾經在這個隊伍中。賀綠汀曾經創(chuàng)作《秋水伊人》、《春天里》,還有根據(jù)民歌改編的《天涯歌女》,著名演員周璇就是當時的一個代表,她演唱的《天涯歌女》歷久彌新,大家聽起來還是那么有味道,可見它就不單純是一首流行歌曲的問題了。還有一些作曲家,比如說黎錦暉,在當時的兒童音樂劇方面有嘗試。另外還有陳歌辛、劉學庵。這些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歌曲在當時都是經典!睹倒迕倒澹覑勰恪、《夜上!、《何日君再來》、《夜來香》,這個大家都知道。下面我們來欣賞《可憐的秋香》、《夜上!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