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惟菁
美國當?shù)貢r間9月2日,搜房網(wǎng)(以下簡稱“搜房”)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正式提交在美IPO申請,計劃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為SFUN,每份ADS定價區(qū)間為40.5-42.5美元,擬募資1.4億美元。
叫了無數(shù)次“狼來了”,搜房的上市終于塵埃落定。
但此次上市并非處于最佳時間點,在國內搜房遭遇房地產調控收緊,而美國資本市場今年表現(xiàn)非常疲軟。
可以參考的是,其國內重要競爭對手中國房產信息集團一年前上市發(fā)行價為12美元,至今只有8美元多。
不過對莫天全來說,借IPO贖回大股東的身份才是關鍵。
從IDG的100萬美元起步
1996年回國后的莫天全,創(chuàng)立了搜房的前身——宜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宜鼎主要經營房地產信息提供和資訊業(yè)務,其業(yè)務定位在房地產信息。
但苦于沒有資金,莫天全和其朋友李山(現(xiàn)三山基金創(chuàng)始人)一起尋找資金。
莫天全找到了在IDG任職的清華校友。獲得投資的過程頗為戲劇性,莫天全連一份詳細的項目計劃書都沒有,只是寫了“一頁紙的想法”,并和IDG的投資人周全“吃了一頓飯”,就從IDG拿到了創(chuàng)建搜房的100萬美元。
此前,莫天全從1993年開始擔任道瓊斯Teleres亞洲及中國董事、總經理,之后又任美國亞洲開發(fā)投資公司(ADF)執(zhí)行副總裁,在房地產信息方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贏得了IDG的信任。
之后,搜房又先后兩次從IDG獲得無需任何擔保的過橋貸款。
莫天全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我不知道IDG投其它公司怎么樣,但對于我,他們的支持是達到了一種盲目相信的狀態(tài)。不管我做什么,不管我做得對還是不對,IDG都相信我做的是對的!
莫天全的運氣還不止于此。
其后,2005年春,法國Trader公司的一位資深副總裁通過一場飯局認識了莫天全。兩人的接觸最后促成了Trader以2250萬美元的價格獲得搜房網(wǎng)15%的股權。
這次交易中,有一份對賭協(xié)議。如果搜房在未來18個月內沒有上市,定價期權允許Trader在兩年內再投資1.7億美元,增持搜房網(wǎng)股份至100%。如果搜房在此期間上市,Trader將以同樣價格得到45%股份。
就在18個月期限接近的時候,澳洲電訊找到了莫天全。事實上,在Trader投資搜房前一年,Trader和澳洲電訊本身就存在業(yè)務關系,頗多接觸。
在2006年,澳洲電訊找到莫天全,希望投資搜房。
莫天全曾提到這次交易,很多重要的談判其并沒有直接參與,因為談判耗費時間精力,他給了一個價格,委托他人談判。他的態(tài)度是,“不想談判,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不合作”。
最終,2006年7月,澳洲電訊以2.54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搜房51%的股權。
IDG當年100萬美元投資搜房網(wǎng)時獲得超過20%的股份,這次交易中,IDG出售了10%的股份得到4500萬美元。而出售15%股權的Trader,收益超過9000萬美元。
此次交易后,外界猜測莫天全剩下的股份一直在30%左右。
其后每年,搜房網(wǎng)都在傳出上市的消息。
據(jù)記者側面了解,2009年10月,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火線上市之后,對搜房網(wǎng)造成不小的壓力。
直到去年年底,搜房和澳洲電訊才在不同的時間點,發(fā)出搜房在2010年上市的信號。
回歸大股東
自股權變化后,業(yè)內一直有猜測,作為控股股東的澳洲電訊與莫天全為首的管理團隊在公司發(fā)展理念等方面存在不同意見,雙方一直在談判溝通,尋找解決方案。
近三年來,搜房的收入增長非常迅速。2007年到2009年收入分別為5800萬美元、1.04億美元和1.27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1200萬美元、2300萬美元和5200萬美元。
莫天全曾希望再次引入財務投資人,或通過IPO引入公眾股東,從而獲得對公司發(fā)展的實際主導話語權。
由于美國資本市場的疲軟,2010年上市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