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蹚地產(chǎn)渾水卻屢屢能摸著魚的開發(fā)商,一個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熱情有余錢包不鼓的買房人;一個是從政府主導的土地財政中嗅出商業(yè)意味的Stakeholder(利益攸關者),一個是隨行就市被一浪一浪渾水卷起的泡沫裹挾得無所適從的準房奴。
在現(xiàn)實空間內,他們二者本無交集。但在北京乃至全國樓市幾近猖狂而又忽遇調控嚴政的輪回中,他們都成了故事演繹的局中人,他們的關心也似乎漸趨一致。
這是關于兩個人的樓市。
賣方市場的面目
樓市開端多少浮現(xiàn)出了一些股市的特征,不斷定因素多了些。
在劉剛困惑于自己東六環(huán)的樓盤定價時,遠在二環(huán)內崇文門附近蝸居的楊明發(fā)明自己失算了。
楊明供職于一家網(wǎng)絡媒體。幾年前他在崇文門附近購置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當時的單價還沒有過萬。那個地段,出行、購物都非常方便。但結婚后,他開端發(fā)明家里東西越來越多,房子有些顯小了。
“我和妻子打算以小換大。”楊明的想法是,打個地段差,改良一下住房條件。
去年年初,受金融危機影響,北京樓市比較冷清。他考核后發(fā)明,把崇文門附近的房子出售后,能夠輕松在三四環(huán)附近買一套80平米—90平米的房子。去年3月份,他把房子賣了。但隨后,等他開端挑選新房子的時候,風云突變,市場行情開端產(chǎn)生翻天覆地的變更,房價一天一個樣地往上翻。
他之前賣房子的錢,迅速縮水,三四環(huán)地段的買房打算,開端越來越難以實現(xiàn)。
除了四處看房,楊明也謹慎關注著宏觀政策的些微動向。在他看來,樓市開端多少浮現(xiàn)出了一些股市的特征,不斷定因素多了些。他不盼望自己是高點進入,否則,漲價潮一朝撤退時,自己乍現(xiàn)“裸泳”之態(tài)不說,還會被牢牢套上房奴枷鎖。
已經(jīng)就義了二環(huán)內的好地位,所以楊明和妻子盼望新的房子能買在地鐵附近。一開端他們并沒有首選新房,而是一直在看二手房。幾個房子看下來,因為對戶型、朝向等不太滿意,所以一直沒出手。
“可是過了兩個月,就已經(jīng)不是我們在選房了。”楊明說,隨著房價越來越高,中介公司看待他們的殷勤勁兒明顯削弱。之前可不這樣。最初時,都是中介公司的業(yè)務員催著他們看房,隔三差五地就打電話告訴他們有新的房源?赡菚r候,他和妻子并不著急,只有周末才會去看看。
到了去年下半年,樓市逐漸露出賣方市場的猙獰面目,中介公司的電話也就更少了。甚至,不主動打電話詢問,中介就不會主動推薦。有時,說好看一套房,但轉眼就稱被別人定了。
“那時候,我感到到有些不對勁了。”楊明開端揣摩,買房子不是件小事,花費也不是個小數(shù)額,市場上怎么會有那么多人買房子?
于是,后來網(wǎng)上有關“政府高價賣地變相推高房價”的聲討,他也會跟帖。只不過,帖子上發(fā)過一頓狠之后,他還得和妻子四處打探合適的房源,伺機入市。
地價和房價亂套了
一個業(yè)務員帶十幾個客戶看一套房。房子好,現(xiàn)場就開端加價,那場面像是拍賣。
“越漲越買,就怕今后再買會更高。”這是劉剛對北京購房剛性需求茂盛的原因歸結。
但不妙的是,在楊明夫婦著手“以小換大”的時候,很多人開端炒房了。
劉剛回想,位于東三環(huán)雙井的首城國際,去年年初單價1萬出頭,但轉眼就成了兩三萬,而且還排不上號。那時候,一個號也能賣好幾萬,有炒房人雇人排號,也有人買了轉手出售。
“倒房子的沒有不掙錢的。”劉剛注意到,近一年來,在市場供給的金融產(chǎn)品中,只有房子是買了不會賠的。在這樣的示范效應之下,很多沒有買房需求的人,也開端蠢蠢欲動了。
對于市場的混亂,比劉剛牛上不知多少倍的地產(chǎn)大鱷潘石屹在博客里也不住地感嘆,市場上土地的價格和房子的價格完整亂套了。今年3月15日的一次競拍中,一塊在大望京區(qū)、靠近五環(huán)的地,樓面價拍到每平方米27500元。潘石屹測算了一下,這意味著這個地處五環(huán)的樓盤,售價會畸形地達到45000元! 那個階段,楊明親身經(jīng)歷了買賣房屋的火爆場景。那時他去看二手房,一個業(yè)務員帶十幾個客戶看一套房。房子好,現(xiàn)場就開端加價,那場面就像是拍賣。最終一套房子加十幾萬成交都不奇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