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河南省文物局官員,都在為“河南是中華文明的搖籃,籃子里卻沒有東西”而感到焦慮,認為河南需要一座帝王墓,因而一直在四處出擊,八方尋找,冒險發(fā)掘。
年初,河南官方雖然否定了有學者所稱的“曹操高陵”將給安陽帶來4億元效益的說法,但安陽市市長張笑東發(fā)布,安陽會將曹操高陵建成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于一體的三國文化考古、文物保護基地和旅游景區(qū)。
就在1號墓發(fā)掘同日,安陽市市長助理陳中武對媒體說,安陽市已協(xié)同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對曹操高陵的保護開發(fā)進行了計劃,目前已啟動征地和道路平整工作。同時,河南商業(yè)經濟學會副會長向媒體流露:“曹操墓有望使所在地西高穴村逐步形成‘一主、兩輔、三補充’的經濟產業(yè)格式!薄斑@將給西高穴村帶來滾滾財源,至少讓該村發(fā)展經濟實現(xiàn)小康的過程縮短十年以上!
換言之,在曹操墓真?zhèn)挝炊ǖ那闆r下,在曹操高陵計劃建設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在曹操墓本體上計劃建設遺址博物館,已經幾成事實。經濟效益的藍圖不但成竹在胸,而且大有手到擒來之勢。
無人質疑的曖昧
相較于許多處所打著發(fā)展經濟的幌子生造假古董,安陽西高穴東漢墓,意圖借曹操之名獲利,并不出奇。但學術如此緊密與處所經濟發(fā)展聯(lián)合,置科學精力、學術規(guī)范和學術良心于不顧,毅然決然地登上處所GDP戰(zhàn)車,行動猶如“盜墓”,卻似不多見。
中國考古學會原理事長徐蘋方認為,西高穴東漢墓是否曹操高陵,與質疑者是否內行無關,要害是證據不足。他強調:“考古不能與別的什么掛鉤,必須服從自己的心坎,服從學術,而不是被別的東西牽著走,這很可悲!這其實是學術界的浮躁在考古界的反應!
南京博物院原院長梁白泉也感嘆道:“當年老一輩考古學者的治學態(tài)度,已非今日可比!”他認為,“疑是”和“確認”之間這層窗戶紙,沒有鐵證,就不能捅破,這是最基礎的學術規(guī)范。他對此前考古界無人站出來質疑感到“奇怪”。
目前,西高穴東漢墓是否“曹操高陵”,尚未可貿然定論。但不論最后成果如何,某些學術中人在處所發(fā)展經濟的激動和利益誘惑之下,不顧學術規(guī)范,迎奉屈就,甘當馬前卒,已是昭然若揭的事實。個人學術不端行動事小,機構合謀的學術腐敗事大,而一門學科的整體潰爛更是不堪假想。
在急功近利的權利和經濟利益面前,學術如何預防和化解淪為婢女的危機,值得學界、大眾,乃至全社會沉思和警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