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英平生最驕傲的事情,是夫君對她的愛情之虔誠,身居高位,卻不曾納妾。諸葛亮自己也常引認為豪,他在寫給李嚴的一封書信中說:“吾受賜八十萬斛,今蓄財無余,妾無副服”。什么叫“妾無副服”?也就是連小老婆都沒有。不過,黃月英也有遺憾,丈夫雖然對除自己之外的其他女人不感興趣,卻對飛禽情有獨鐘,而且這份“情感”似乎超出了愛情,不由得使她心生“醋”意。
諸葛亮對鳥的“愛”,在婚前就浮現(xiàn)無遺了!度龂尽ぶT葛亮傳》云:“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自比管、樂,時人莫之許”!读焊敢鳌酚址Q《梁甫吟》,聲調(diào)悲切凄苦,所記多為先賢之幻想與抱負,中有“我欲攀龍見明主”、“世人見我輕鴻毛”等句,很能反應(yīng)諸葛亮當時心跡!逗鬂h書·光武帝紀》記錄,耿純對劉秀說:“天下士大夫所以追隨大王出生入逝世,本來是盼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績功名”,成語“攀龍附鳳”就是這么來的。然而,時人并不懂得諸葛亮的志向,反而經(jīng)常嘲笑他的不切實際,這就激發(fā)了諸葛亮對飛禽的愛好,以寄托自己“一飛沖天”、振翅飛翔的幻想。
現(xiàn)在看來,諸葛亮“躬耕隴畝”時,很可能養(yǎng)了不少鳥,最起碼也是經(jīng)常眺望天空那些飛翔的鳥,以此打發(fā)寂寥的時間,寄予自己的濟世救民之心。莊子名作《逍遙游》云:“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币灾T葛亮之博學(xué),焉能未讀過《莊子》?
遇到劉備后,終于附上鳳翼了,忙于出策劃策,籌措軍務(wù),實現(xiàn)“隆中對”的戰(zhàn)略方針。沒有時間養(yǎng)鳥了,也沒有時間看鳥了,但他對鳥的愛好之心卻絲毫沒有減退。
晉朝的裴啟在他所寫的一本名叫《語林》的書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諸葛亮和司馬懿在五丈原對峙時,司馬懿曾經(jīng)派人偷偷地觀察過諸葛亮,那人報告說,諸葛亮坐一輛未加裝飾的小車里,頭戴葛布做的頭巾,身披鶴氅,手持白羽扇,指揮三軍,由由然有神仙之概。司馬懿聽后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真名士也!”其實,司馬懿應(yīng)當這樣說:“諸葛亮真愛鳥之人也!”
白羽扇是用鳥的羽毛做的扇子。諸葛亮自出山開端,一直到病逝五丈原,手中從未離開過此扇。一說羽毛扇是劉備送他的,也有說是黃月英為他編制的,不管是誰送的,反正諸葛亮帶著這把扇子去了一趟江東,遂開潮流之先,從此羽毛扇風行于江東名士之間,無羽毛扇,則非真名士也。一晃動羽毛扇,一聞到鳥的氣味,諸葛亮的靈感馬上就來了,錦囊妙計一個連著一個,著實讓曹操和周瑜頭疼不已。諸葛亮身邊可以沒有老婆在,卻不能沒有羽毛扇,不能沒有鳥的氣味,他與鳥的“未了情”是一生一世的。
諸葛亮愛鳥,并非趙炎的杜撰。如果說劉備是諸葛亮愛鳥的知音,不如說黃月英才是真正懂得諸葛亮的人。她對諸葛亮愛鳥是頗有微詞的,卻不便明言,還必須表現(xiàn)出妻子的大度,怎么能與鳥一般見識呢?為了表現(xiàn)這份大度,她用白鶴等鳥的羽毛為諸葛亮做了鶴氅,這是一種制作精美、價格昂貴的外套,將諸葛亮嚴嚴實實包裹在鳥的羽毛之中,潛臺詞就是:只要你不去招惹其他女人,愛鳥,隨便你。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