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遠輝介紹,古墓里的棺槨是用磚頭砌成,稱為磚槨。從已拆掉磚槨的處所看,棺木已基礎腐爛,墓主人尸體亦腐爛,骨頭呈頭朝外腳向內排列著。由于墓室中磚槨與墻壁之間的距離只有30厘米左右,空間非常狹窄,加上刺激性氣味較大,工作人員不能長時間在里面工作,磚槨拆除速度很慢,預計要到8月10日才干拆完。譚遠輝表現(xiàn),拆掉磚槨清空墓室后,將安排專業(yè)人員對墓室壁畫和地畫進行臨摹,再進行壁畫和地畫的保護工作。墓室里挖出來的磚頭也會進行嚴格保護,為古墓易地復制做籌備。由于壁畫保護工作存在較大難度,發(fā)掘工作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
據(jù)懂得,該古墓分為墓道、甬道和主墓室,總長14米,高3米,墓的坑道寬4米,占地約50平方米。現(xiàn)場考古人員介紹,發(fā)掘時甬道和主墓室的墓門都完好無損,全部墓沒有發(fā)明盜洞,是一座保存較好的宋代古墓。墓室中遍布精美壁畫,甬道的墻壁上繪有門神、侍女和古代人們生活起居的彩繪壁畫圖,有一幅可以看到廚師做飯的場景。主墓室的壁畫更是精美絕倫,其中一幅日月恒升圖,月亮中可清楚地看到一只搗藥的玉兔,而槨的兩側則各繪有18位武士和一條騰飛的三爪龍,這種龍的形象基礎上只在元代以前存在,元代以后的龍大都是五爪。墓頂有類似鳳的鳥類和祥云圖案。另外還有官員、儀仗、牡丹花卉等彩繪壁畫。同時還發(fā)掘出熏爐、瓷碗各一個。
譚遠輝表現(xiàn),從壁畫中頂盔貫甲的武士形象、三爪龍、文官、儀仗等,可以推測桂陽發(fā)明的這座宋墓絕非普通百姓的墓葬,但是墓主人畢竟是誰,因暫時未發(fā)明墓志銘碑,因此無法斷定。桂陽縣考古工作者彭德馨介紹,這座古墓和在該縣已發(fā)明的300多座宋代平民古墓有所不同,他推測,墓主人很可能是宋代朝廷派到桂陽來監(jiān)管制幣的官吏?梢源_定的是,根據(jù)墓室中繪制壁畫的待遇,墓室主人應當是當時有必定經(jīng)濟基礎、地位較高的人。
專家表現(xiàn),南方現(xiàn)存古代墓室壁畫相當稀疏。該古墓是繼新邵和新化發(fā)明古代壁畫墓之后湖南第三處古代壁畫墓。 (湖南日報 作者:李國斌 歐陽朝夕 羅莉香 夏太鵬)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