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更重視“貧賤之交”,即在地位低下時結交而產(chǎn)生的情感,往往被賦予更深入的內(nèi)涵。封建社會的“權利至上”,注定每一個懷才不遇的人,如果想要擺脫窘境,必定要在仕途上發(fā)展。鴻鵠之志未曾實現(xiàn)之前,以燕雀之身,難免被勢利小人看輕。于是,在貧困之時得一飯之恩,友誼就顯得很可貴了。一旦春風得意,平步青云,不忘“貧賤之交”,便在道德層面上得到世人褒揚。這在崇尚“因果”的封建社會,就把它看做是善因得出的善果。而現(xiàn)代社會固然也有貧賤之交,但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很多人可以用金錢買斷過程,直接買通關系,輕易就能得到想要的利益。從這一點來看,今人要比古人“聰慧”多了。從另一個角度,也能看出古人的癡愚,重情的古人,會把這種友誼引向更深層,甚至走向極端,所以才會發(fā)明這樣的成語,“患難之交”、“生逝世之交”,乃至“刎頸之交”。這讓今人看來,實在是太“幽默可笑”了。
情義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我有一個朋友,與我相識二十幾年,至今來往頻繁。記得我們初識在中學報到的那天,他坐在我的后桌。我們聊天甚是投機,從此結下深厚的友誼。有一次我問他家住哪里,他給我畫了一張地圖,并說在家門口畫一個圓圈,如果我找到了,也留下一個記號。成果我很快找到了他家,按照約定留下了記號。第二天上學,我們在一起笑談彼此的感受。那些遙遠而美好的回想至今讓人溫暖。我一直認為像這種單純的友誼,才是人與人之間彌足可貴的。它不摻雜任何功利色彩,存在的只有關心、幫助、體諒和懂得……幾年前,我身材不好,一路江南散心,經(jīng)常跟朋友通電話,每次得到問候,心里總是暖暖的。有空的時候,約朋友到家里來,大家圍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天南海北,無所不談。沒有酒后失言的顧忌,只有一陣陣的歡聲笑語,那種氣氛讓人感到很愜意。古有一語,我很贊成,“人生的一知己足矣!”
相比“金蘭之交”,有一種朋友叫“竹馬之交”,就是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很惋惜,我小時候沒有“帥哥”這個詞,不懂得什么形象包裝,幾個野小子混在一起,像小毛驢似的,整天在土里打滾,哪有女孩子敢接近?不討人愛好,當然也就沒有所謂的“竹馬之交”。后來參加工作,認識了幾位女同事,年紀大的,叫“姐”;年紀小的則直呼其名,都是工作關系,算不上友誼。其實,我對異性之間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誼,持猜忌態(tài)度。因為,我感到異性之間的友誼與愛情頗為類似。愛情需要兩個人彼此相愛,如果一方?jīng)]有愛意,另一方就是“剃頭挑子一頭熱”,最多屬于“單相思”。而異性之間的友誼,同樣需要對方付出真摯,可是世界上真有那種純凈的真摯嗎?假若相處時間久了,一方對另一方心生愛慕,那么所謂的異性友誼,將會見臨宏大的挑釁。有一個女人,在我的心里占領很重要的地位,直到一天,她對我說:“我們之間是很純粹的友誼!蔽也砰_端反思,自己以往的觀點是否正確。
有一種朋友很奇特,就是輩份不同、年紀相差較大的“忘年交”。東漢末年,孔融四十多歲,在朝廷擔負少尉的職務,禰衡二十幾歲,恃才傲物。兩人相見之后,甚是投緣,竟生相見恨晚之慨。他們超出年紀界限,成為忘年之交,引為千古佳話。我這人比較愛好下象棋,在社區(qū)認識幾位老者,他們的年紀與我父親差不多,有的已經(jīng)七十幾歲?墒谴蠹以谝黄鹣缕,以棋為友,并沒有輩分的隔閡。有幾次社區(qū)舉辦象棋比賽,我任務當裁判。比賽結束后,大家在一起聚餐。席間,那些老棋友忘了年紀的界限,都與我兄弟相稱。古人云:“聞道有先后”,“先”與“后”表現(xiàn)在年紀的差距上,而“道”在客觀上促成了忘年交。真正的忘年交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大家因為一個共同愛好走到了一起,尋求同一種精力上的愉悅。相比之下,年紀的差距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