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能忘了道家,當然不能忘了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春秋末期宋國人。關于老子的生卒年月,史學界并無定論,但早于孔子應當確定。因修道者長壽一說被廣為傳揚,所以,有人說老子活過了160歲,甚至有人說200歲。對此,筆者猜忌,不過是后世的牛鼻子老道們拉起大旗作虎皮,應用的一種廣告手段罷了,只需一笑置之。老子安靜無為,守柔寡欲,居后不爭的重要思想,朋友們都耳熟能詳,自然無須贅述,這里只講一講老子的求學過程和與毛澤東雷同的職場經歷。
老子的身世還不如孔子?鬃悠鸫a還見過幾年老爹,老子可是典范的遺腹子,人還沒落地,老爹就駕鶴西游了。但因為父母都出自大戶人家,結婚時沒少啃老,所以雖然孤兒寡母,生活卻并無問題。
老子自幼聰慧,靜思好學,過目成誦,舉一反三,活脫脫一個小神童加三好學生。見兒子如此爭氣,龍形初顯,李母自然不惜血本,在老子10歲那年,高薪聘請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先生給他當家庭教師。這商容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天上的知道一半,地上的無所不知,乃是私人教師中大腕級別的人物。能請到他,李母不知拜了多少菩薩?蓻]想到,就這學問,三年之后,就被老子搜刮了個流干凈,彈盡糧絕,只得主動辭職。
商容臨去,向李母推薦自己的師兄,周朝太學的博士做老子的老師。周朝的都城洛陽遠在千里之外,老子又僅僅只有13歲,李母輾轉反側,幾夜不眠,最終還是下定決心,把老子送到了洛陽。兒行千里母擔心,況且還是個小蘿卜頭,李母真是女中丈夫。
老子入周,在博士處就學三年,博士也“油盡燈枯,一貧如洗”,就又推薦他入太學守藏室,當一名小職員。16歲的老子就此正式進入公務員行列。太學守藏室是個什么處所呢?就是周朝京都大學圖書館。周朝的典籍雖然在都城由鎬京遷至洛陽時大批流失,但瘦逝世的駱駝比馬大,除了無法和魯國相比外,仍然堪稱知識的海洋。三好學生老子這回可如蛟龍如海,毫不客氣地公私兼顧,以館為家,吃好喝好了。三年后,老子升任守藏室史,也就是圖書館長,堂堂正處級干部。學問和官職同升,老子聲播海內。
名聲大了,前來求教者絡繹不絕,其中就包含孔子。經過老子的一番教導后,孔子如醍醐灌頂,回到魯國。學生們就問了:“老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呀!”孔子滿懷敬佩地答復:“鳥兒,我知道它飛的高;魚兒,我知道它游的深;野獸,我知道它跑的快?蛇@三種東西,我都有措施對付它們。至于龍,就不是我所能懂得的了的了。老子就是一條蛟龍呀,是我真正的老師!”
公元前484年,老子突然辭職,騎著一匹青牛,飄然而西。經過大散關時,應守關司令員尹喜的請求,寫下5000字的《道德經》,然后出關而去,從此不知所終。5000字對現代人來說小菜一碟,洋洋灑灑,高手可一揮而就,低手兩揮三揮也能差不太多,反正有電腦幫忙?稍诶献幽莻時代,字是寫在竹簡上,有了錯誤要用刀刮去重寫,不僅是個腦力活,更是個體力活。后人之所以把撰寫公文訟狀的人叫做“刀筆吏”,就因為要刀筆同用?梢韵胂,這5000字,必定把我們可愛的老頭累的夠嗆。
2400年后的1918年,中國首都北平的北京大學圖書館,也招聘了一個圖書管理員。雖然他并沒有象老子一樣升任圖書館長,但他更進一步,管理起了全部中國。這個人就是毛澤東。
1918年夏,毛澤東自湖南第一師范畢業(yè),同年8月19日達到北京大學。當時的北京大學,是新文化、新思想孕育傳播的中心,毛澤東決定留在北京大學一段時間,以便汲取思想營養(yǎng),研究自己國家的問題,可首先必需要先安撫好肚子老兄。據他自己后來回想:“北京的生活費用對我來說太高了。我是借朋友的錢來到首都的,到了以后,非馬上找工作不行。我從前在師范學校的倫理教師楊昌濟當時是國立北京大學的教授。我請他幫我找工作,他把我介紹給北大圖書館的主任,這個人就是李大釗。李大釗讓我擔負圖書館的助理員,我每月可以領到一大筆錢——八塊大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