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當代藝術品升值過快?
優(yōu)良的中國當代藝術是融合中西方藝術特征的一種精力尋求,但收藏認可還待時日
戴小京(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資深拍賣師):當代藝術作品不像傳統(tǒng)書畫那么被認可,重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中國的當代藝術尚處于發(fā)軔期,抬到現在的高度太匆促。二是當代藝術品動輒賣到幾百萬、數千萬,藝術價值令人猜忌。
當代藝術并非泛指所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而是特指近30年左右,在改革開放年代中成長起來的一部分藝術家,以畫家為主,包含攝影家及部分書法家的作品。他們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水墨畫不具備國際藝術的流通要素,于是充分借鑒了西方現代和后現代伎倆表現作風和審美情趣,提倡新寫實主義,即從意象和精力層面鍛造出他們自己的認知,更重視精力層面的表現力。比起老一輩藝術家起步階段向西方學習靜物描摹技法等,他們是更有思想的一代人,而且本身也具備必定的中國文化和傳統(tǒng)藝術功底,不可否定的是,有些當代藝術家及其作品很優(yōu)良。但對收藏市場而言,當代藝術若想成為藝術流派并找到其市場屬性,機會尚未成熟。所以,對當代藝術品的過快升值應采用謹慎態(tài)度。
藝術品的理性回報周期是8年,而非現在的“春播秋收”
祝君波:當代藝術品有獨創(chuàng)性和藝術價值。但當代藝術品最危險的是沒有經過長時間檢驗,如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的作品也以名家作品為參照標出50萬甚至更高的價格,就不符合市場規(guī)矩。此外,一些當代藝術家對收藏家不夠尊重,用流水線方法畫畫復制,缺乏看待藝術的嚴謹。當前由于某些拍賣行和商人的炒作領導,認為當代藝術是“黃金投資”。還有一些藝術家忽悠:中國人假如不買當代藝術,若干年后要到國外買回來。這些促使收藏者以重金投資當代藝術。
收藏兼有審美和投資的雙重性,為了投資而收藏可以懂得,但入行的心態(tài)要好,想立即有回報確定不行。上海有個記者張志雄寫過一本《長線價值——藝術品市場大勢》,將藝術投資定位成一種長線投資,這非常正確。蘇富比、佳士得認為,一幅畫在拍賣行第一次呈現到下次再拍的周期是8年。當然,在經濟超常發(fā)展的現階段可能也會有“春播秋收”,但作為藝術品投資,遵守長線才是可取之道,這符合規(guī)律。
如何應對鑒定人才大批缺乏?
滾摸于市場的人才知曉“造假動態(tài)”
祝君波:就目前而言,我國對鑒定人才的需求是空前的,現有的人才跟不上發(fā)展的需要。原因是當今以學院為主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缺乏實戰(zhàn)訓練,而最好的鑒定家都是身經百戰(zhàn),單純的學院教導很難培養(yǎng)出大家。
我國的鑒定人才分兩類,一類在博物館,但這類專家在任期間不能入市,所以難以施展其在市場方面的作用。第二類在市場,但儲備量不足?傮w來說,過去30年里市場上的人才素質進步很大,他們在市場摸爬滾打,通過情報系統(tǒng),知道造假的新動向;他們身處拍賣行,能接觸到全世界的收藏家,耳濡目染自然也能漸漸明辨“是非”。這種影響潛移默化,是單純的學院培養(yǎng)所不能達到的!八窗l(fā)于田畝之中”,未來的收藏家也會在民間市場里成長。人才的培養(yǎng)應是學院和實戰(zhàn)相聯合。
業(yè)內存在假拍,但沒有拍假
戴小京:我補充些信息。現在有一些針對民間收藏的拍賣公司,他們設置的全場無底價的拍賣多為騙局,諸多初入行者有此遭遇。所以,建議收藏者在尋求拍賣時應找有品德的公司。但有時“無底價”也會作為拍賣公司的技巧,如標一些中低檔的價格但是超值的藏品,目標在于吸引買家,制作競買氣氛。在高品德公司的慣例小拍賣會上,有眼光的藏家也能拍到好東西,但成交價可能是起拍價的10倍、20倍。目前業(yè)內的情況是,假拍可以,拍假必定不行,這是基于不同目標的兩種概念,這也是因為大家鑒定的眼光都在水漲船高。
提倡和藝術家、畫廊交朋友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