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社會,特別是官場,送禮是一門必修的學問。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之所以已經(jīng)不復存在,是因為太不合合適,跟不上時代潮流了?蛇@送禮,給領導拍馬屁,卻也是大有學問的。
首先,送禮要輕重得當恰到利益。在時時處處都在反腐倡廉的今天,送禮給領導是個十分敏感的問題。送太普通的,領導瞧不上,花錢不諂諛;送太貴重的,花了錢還未能投其所好,且有行賄嫌疑。這禮要送的不大不小,不輕不重,卻又送到領導的心坎里,方為上上策?墒,這卻需要你送之前仔細偵察,懂得領導所需所好,才干送到點子上,花錢辦成了事。
其次,送禮還得要會選機會。節(jié)假日給領導送禮,慣例性地聯(lián)絡情感尚可。要是目標比較明白的,就要在平日收集有關領導家里的時事要聞,抓準機會,該出手時有力出擊,一舉中的。比如剛才提到的領導兒子考學啦,領導父母做壽過周年啦,領導愛人有大病小災啦,等等等等,如此之類。機會對了,領導有了面子,自己送了安心。該辦的事,能不成嗎?
另外,送禮錢還要懂得受禮人的風氣禁忌,免得送禮送出麻煩。比如領導或其相干的人生病了,有個人去醫(yī)院看望病人,帶去一袋蘋果以示慰問,哪知卻引出了麻煩,因為正巧那位病人原是上海人,上海人叫“蘋果”跟“病故”二字發(fā)音雷同。送去蘋果豈不是咒人家病故,由于送禮人不懂得情況,成果弄得不歡而散,就不要提送禮辦事了。再比如金豬年,你弄一金或玉的豬給領導,他偏偏是回族人,那馬屁不是拍蹄上了嗎?不被踢出來就很給你面子了。所以,禮送出前必定考核明白領導的風氣禁忌,才干送的領導自己兩相和。
魯迅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薄_@官場送禮,就如沏茶,而且是一種“工夫茶”,需要你長久歷練,才干沏出裊裊的茶香。如此看來,那句“領導辛苦了”、“同志們辛苦了”,真的句句滴著汗水。因為此處領導,彼處同志,受禮不輕松,送禮更費心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