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不會變通,有時候也是不行的。就有一句話說了,叫大丈夫能屈能伸,這其實也是一種處事原則,寧折不彎,有時候只能導致毀滅。大丈夫能屈能伸,聽上去真的豪放,里面也包含了睿智。保持,或許能做到。能屈能伸,其實很難,靠的是智慧和大度,倒是非常不容易。因為沒有人能夠輕易做到低頭讓步。我們寧可步步緊逼,也絕不后退一步。所以這個能屈能伸更加的難能可貴。
我們都知道韓信的胯下之辱。韓信何許人也?漢初的軍事家,叱咤風云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后世兵家所推重。也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在當時生計無著的背景下,知道自己如果硬拼的話確定吃虧,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從那個無賴屠夫的褲襠下鉆了過去,這就是著名的“胯下之辱”了。
很多的時候沒有措施,想過得去,只能忍。這就是彈性生存。
人的一生中,總有低潮的時候,在必要的時候,面對不公平,你只能忍耐,這樣才干保自己平安。只有保證自己平安無事,才有機會出擊。如果雞蛋碰石頭,自己會慘遭失敗。所以只能忍辱負重,伺機以待。不然毀滅了自己,將什么也辦不成。
記住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就是讓我們?nèi)痰摹?BR/> 常言道:能大能小是條龍,光大不小是吃蟲。這也是教我們變通的。
有時候只有委曲求全,才可以保全自己。我們也許都看到過一個現(xiàn)象,就是在河岸上,那些大樹在狂風過后,難免枝折株斷,而那些蘆葦,卻完好無損。這就是因為大樹不會低頭,當大風來臨時,它們硬生生挺上去,成果,就只有就義自己了。而那些蘆葦,當大風來臨時,統(tǒng)統(tǒng)倒向一邊,等大風過去,再站起來。所以,蘆葦完好無損。
審時度勢,認清形勢。這是一種策略,也是一種智慧。否則,就只能是滅亡。
有時候不必定要固執(zhí),不必定要絕對保持的。謙虛,忍耐也是一種美德。
對于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智慧的人,在碰到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時,是會認清形勢,考慮周全的。伸張自如,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人活著,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不可以因小失大,必要的時候記得低頭,退后一步自然寬,這都是為了自己的將來。
要時時記得“彈性生存”的法則。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