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熙熙攘攘為利來去的現實社會里,我們就像隨風飄搖的泡沫,飄著飄著,就是“砰”的一聲,然后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們的大半生幾乎都在別人滿臉不耐煩地“等著”的喝斥聲中無可奈何地等著,等人,等車,等畢業(yè),等著公司的招聘信息,等著是否錄用的回復信件,就這么等著啊等著,有的人等了半輩子依然一無所獲,有的人等了一輩子只換來了空等一場。
我們的一輩子幾乎都在花錢,到處都是等著吃錢的嘴巴,到處都是讓你等著交錢的聲音,沒有人真正把服務當回事,所謂“服務”的本質無非就是讓你等著交錢,而不是讓你充分享受與金錢等值的服務。
現實是鐵打的現實,鐵打的潛規(guī)則,鐵打的流水帳,鐵血的無情和冷血的有意。
在現實的上空,漂浮著無數既沒錢也沒時間的泡沫,一陣狂風暴雨,泡沫就破了,墜落下無數的遺憾。
大浪淘細沙,大風刮泡沫,大人有大量,吃錢的時候從不嫌多只嫌少,小人有小量,給點錢就心花怒放,大人們讓我們等著,等著讓先富起來的少數人帶動沒富起來的大多數人日益走向貧窮,大人們讓我們交錢,只要我們能排好隊上交足夠的錢,就能證明我們是愛國的,哪怕砸鍋賣鐵借高利貸也要把高價豆腐渣樓盤買來,也就算是用實際行動去愛國了。
在現實面前,我們都是泡沫,一文不值,輕于鴻毛,我們所付出的往往是很可觀的,得到的服務卻往往是微觀的,然而上流社會的精英們就是和我們不一樣,他們對社會的付出往往是微觀的,得到的卻是相當宏觀的。
“道德”是用來抑制微觀轉變成宏觀的最有效手段。
為了抑制輕于鴻毛的泡沫們轉向宏觀,上流社會就用“道德”來壓制老百姓的正當欲望,所謂“知足常樂”是也,而永遠都不知足的上流社會的精英們永遠都有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要求如泡沫般的蕓蕓大眾為他們奢侈而糜爛的欲望付出最大程度的貢獻,最終泡沫般的蕓蕓大眾所得到的服務又是什么?無非是“知足常樂”的勸誡或所謂的“忠告”罷了。
因此,在知足常樂的精神桎梏之下,我們都很知足,也很常樂。我們心甘情愿地用正品價格去購買假冒商品,我們心甘情愿地用遠遠高出實際價值的價格去購買價值很低的電器商品,我們只能打腫臉充胖子地去購買價格不斷在超常飆升的汽車燃油,我們甚至心甘情愿地用幾十年的積蓄去購買人家舉手之勞的服務,我們心甘情愿地做個特色國的傻逼國民,我們都很知足也很常樂,因為除此之外根本就沒有更好的選擇。
現實就是鐵板的現實,泡沫般的蕓蕓大眾依然還要繼續(xù)生存,因此我們只能在無根的空中飄來蕩去,也只能在“等著”的聲音中壓抑著不斷強化的憤怒情緒,尤其可恨的是,我們還必須要在只知道吃錢不知道服務是啥東西的大嘴巴面前低聲下氣地去懇求社會放我們一碼。
后來我們就想,我們可能不再需要那些亂七八糟的“為人民服務”了,在這年頭幾乎所有“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差不多都變成了只曉得吃錢的機器,而這幫專門吃錢的混蛋玩意還往往喜歡擺出一副“上帝”的嘴臉,仿佛花錢的客戶都變成了孫子,吃錢的機器反倒成了救世主:“等著,急什么急,都到后邊排隊去”——現實就是這樣,總讓你等著的人,其實一點都不打算為誰服務,他們有的是理由無端消耗客戶的時間。
2010年8月24日
山野居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