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群不速之客的“尋寶夢”,正在啃噬聊城古城遺址。數(shù)年前古城拆遷改造之時,便有“掏寶客”趕到工地挖寶?诳谙鄠鞯“暴富”傳說,讓更多人夜以繼日地瘋狂挖掘。而今,遺址所在地的“千瘡百孔”,民間文物交易自發(fā)形成的熱鬧集市,不斷訴說著尋寶夢帶來的凄涼與狂喜,也似在控訴當?shù)赜嘘P部門“多次進行警告阻止”的效果何在。
一批批“掏寶客”正在啃噬始建于宋代的聊城古城遺址。這些來自城區(qū)或者近郊的農(nóng)民為一夜暴富的傳說所吸引,自帶鐵鍬、金屬探測器等設備,在古城遺址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尋找遺址下的文物。在當?shù)氐蔫F塔古玩市場,這些“掏寶客”甚至自發(fā)形成了規(guī)模頗為壯觀的集市,對挖獲的文物進行交易。文/本報主筆陳學超 圖/記者劉暢
古城遺址“淘寶客”
3月3日中午時分,古城遺址東北角,一處已被拆遷完畢的工地上,七八名中青年男子正在埋頭苦挖。
這處臨近原東昌府區(qū)政府舊址的拆遷廢墟,如今已淪為三處大小不一但均在數(shù)百平米以上的深坑。幾名男子正是在此處的深坑中三兩成群地“施工”。
他們大多來自附近,目標是深埋于地下的瓷器、印章、古錢,抑或是其他尚未被發(fā)現(xiàn)的文物。
百余個一兩米深的洞穴密布在這些深坑四周,頗為扎眼。當?shù)匕傩諏?ldquo;掏寶客”挖出的這些洞穴形象地稱為“老鼠洞”。“掏寶客”們自帶金屬探測器和鐵鍬,一旦通過金屬探測器探測到信號,便會展開挖掘。挖掘并不是總有收獲。“最倒霉的是挖了半天挖到根水管子。”一名“掏寶客”苦笑說。“挖到水管子”顯然不是最倒霉的事情。“別站的太靠邊了,底下很多地方都挖空了,萬一塌了就掉下去了。”一名“掏寶客”提醒站在坑邊上的記者——“掏寶客”及當?shù)毓磐嫔虃兌贾,?shù)月前,“一個‘盜老鼠洞’的就被砸死在洞里了”。
不過,這顯然不能阻擋“掏寶客”們繼續(xù)“盜洞”的決心和勇氣。身邊人一夜暴富的傳說激勵著他們。
最近的一個致富傳說是,一名“掏寶客”挖出了一枚金代的印章,以數(shù)十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古玩商。對于“掏寶客”們來說,這樣的成績有足夠的吸引力。
- 共3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