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從未離身,卻不斷收到交易提示短信,卡里的錢一天一天“飛”走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原來是被黑客盯上了。
一個17歲的“黑客”,竟然通過自學編程,帶領一批人在網上大肆盜刷別人銀行卡,涉案金額近15億元。昨日,廣東省公安廳通報了2014年全省公安機關“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總體情況。記者了解到,這名“黑客”自學編程,在看守所里還在自學計算機的C++編程語言。
案發(fā):上千銀行卡遭“蹊蹺”盜刷
2013年5月到7月,國內某商業(yè)銀行連續(xù)發(fā)生多起銀行卡被網上盜刷案件。據(jù)報道,從2013年5月份開始,某商業(yè)銀行不斷接到客戶投訴,自己的儲蓄卡被盜刷,里面的錢不翼而飛。這些被盜刷的銀行卡,都是在多天內被連續(xù)小額盜刷,單次被刷掉的金額最少才幾十元,最多不過幾百元,主要被用于購買Q幣,游戲點卡、話費充值等小額支付。
“錢是怎么丟的?”最初的懷疑是個別客戶銀行卡信息被不法分子測錄后遭遇克隆盜刷,但越來越多的盜刷現(xiàn)象集中出現(xiàn),“有一、兩百人在幾天之內集中被盜刷”,案件引起公安部重視。經查,發(fā)現(xiàn)涉案客戶多達近千名,涉及全國多個省市,他們的遭遇大都基本相同:卡從未離身,卻不斷收到交易提示短信,儲蓄卡里的錢“蹊蹺”的一點一點減少。公安部經偵局專門來廣東交辦案件,要求全力偵辦,并將此案定為“海燕3號”專案。
破案:抓26人涉案近15億元
經深入排查,一個以廣西河池人葉某為首的特大黑客網絡攻擊盜刷銀行卡犯罪團伙浮出水面,該犯罪網絡一是由葉某利用自編黑客軟件,通過互聯(lián)網批量提取客戶銀行卡信息;二是網上中介人員層層轉賣葉某竊取的大量銀行卡信息;三是不法分子在互聯(lián)網上尋找銀行網上支付、第三方快捷支付等支付漏洞,將葉某竊取的銀行卡信息在網上大肆盜刷或轉賬牟利。
2014年5月8日,廣東警方成功偵破公安部督辦的“海燕3號”特大黑客信用卡詐騙案,抓獲葉某等1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9月26日,公安部經偵局召集廣東、廣西等涉案的9地經偵部門召開“海燕3號”全國集群戰(zhàn)役部署會。10月底,各地再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兩次收網行動共抓獲26人,涉案金額14.98億元。破案后,公安部發(fā)來賀電,稱該案“取得了近年來打擊偽卡犯罪的最大戰(zhàn)果”。
破案后,在主犯葉某的電腦中發(fā)現(xiàn)其與全國各地的信息中介與盜刷作案人員的聯(lián)系信息。為擴大戰(zhàn)果,徹底鏟除這一全國性的犯罪網絡,經偵部門對這些海量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去年9月26日,公安部經偵局召集廣東、廣西、湖南等涉案的9地經偵部門在廣州召開“海燕3號”全國集群戰(zhàn)役部署會,要求各地盡快抓獲其余的犯罪嫌疑人。目前各地再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并獲取一批案件線索。
“我是領導”臺詞曝光
“黑客”經歷:自學編程曾想開網吧
2014年5月8日,廣東警方抓獲葉某、譚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繳獲用于作案的電腦11臺、POS機13臺及大批涉案物品。在主犯葉某的電腦中查獲16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賬號,其中可以直接網上盜刷的銀行卡信息19萬條,涉案金額14.98億余元。
主犯葉某年僅17歲,廣西河池人,“人很聰明”,負責該案的警官都忍不住感嘆到:初中畢業(yè),既不懂英文,也不會高數(shù),自學成了一名黑客高手,“而在專業(yè)人士看來,英文和高數(shù)是學編程的兩項基本能力!
據(jù)了解,葉某父母離異,家里比較困難,14歲初中畢業(yè)之后,沒有繼續(xù)讀高中,而且去了一家網吧打工當網管,幾個月之后,覺得掙錢太少,于是辭職自學網絡技術,他的愿望是開一家網吧。
負責該案的警官介紹,葉某有自己的方式去學編程,靠著網上自學和去一些黑客的QQ群里交流,幾年下來,他也成了一名黑客高手!八恢痹谧詫W,甚至進了看守所后,他都在自學計算機的C++編程語言。”
“六大專項”打擊整治行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