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專車當黑車查”在濟南進入第2天。部分專車司機開始對自己此前的“合法身份”產生懷疑、不敢上街拉活;滴滴專車方則表示“即使被查,損失也不會讓專車司機個人埋單”。對于專車這種“出行界的五星級服務”,一禁了之是最佳選擇嗎?到底該如何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打車需求,讓專車司機和出租車司機相安無事?專家表示,專車模式“黑洗白”,需要跨越法律法規(guī)上的模糊地帶。
新動向 部分專車司機暫停接單拉活
“我覺得很不解,明明乘客把錢付給滴滴公司,每周二公司給我發(fā)‘工資’,這也算‘黑車’嗎?”一位7日車被查扣的專車司機說。8日,受到主管部門查扣車輛的影響,很多專車司機都暫停了接單工作,“喝酒聚會去了”。被扣車的司機說:“成為專車司機前,我們被告知這是一個合法的、規(guī)范的工作,可主管部門突然開始查扣車輛,我們希望能有個說法,這活兒還能不能干。”當天,其他和他一樣困惑的專車司機也來到滴滴專車在濟南的運營點,希望公司能給個明確說法。
在運營點,滴滴專車方依然在進行著招募工作。專車司機告訴記者,每周二、四、六都會有專車司機來公司接受培訓考試,之后就會有部分人成為專車司機。在這樣的迅速擴張中,濟南專車司機群體早就突破了千人,他們分散在各地,通過手機接收訂單。“我覺得我們服務好,我們不挑客,我們的信息全部公開給乘客,我們的服務怎么就不安全了?”一名專車司機說,如果真的被定性為違法,他們就不干了。
同時,他們中一些人也坦言,如何在這樣的模式下工作,他們有困惑更有顧慮:“其實,我們也覺得滴滴在運營中有不太合理的地方,我們也很想知道,這種基于網絡的運營公司,有沒有部門監(jiān)管。”還有司機想知道,當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尋求誰的幫助?
滴滴相關負責人8日表示,濟南并沒有叫停專車,只是禁止私家車參與運營。他們不會暫停在濟南的專車業(yè)務,即使專車司機被查,損失也不會讓專車司機個人埋單。
他山石 代駕租賃和出租車是“井水河水”
無論是打車軟件還是專車軟件,都是從國外引入的模式,洋為中用,多少都有點“水土不服”。面對這種基于互聯(lián)網的創(chuàng)新產業(yè),有專家表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實現本土化是比較妥當的。”
滴滴專車、快的1號專車、易到用車的服務,在國內觸及了出租車行業(yè)的利益,但事實上,這項服務在國外屬于代駕租賃的范疇,和出租車屬于不同的行業(yè)。國際上,代駕(帶司機)租賃是與出租車并列的經營活動,而不是出租車的一個子項,誰也管理不著誰。租賃公司同時提供自駕和代駕業(yè)務在很多國家是通行的行規(guī),因為代駕租車的確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只是因汽車文化的發(fā)達程度不同,各國和地區(qū)自駕和代駕租車的業(yè)務比例會有差異。比如美國紐約規(guī)定,帶司機車輛載客不得超過20人,承租方不得在街旁搭乘帶司機的租賃車。有些國家則規(guī)定承租方必須經過獲得批準的經營商的預約,才能租用帶司機的車輛。此外,在很多國家,這樣帶有司機的租賃車租用成本是很高的。
而在中國,這卻是一個至今未被定義的空白,F在市民對專車的接受程度已證明,基于用戶考慮的服務是有市場需求的;另一方面,監(jiān)管的空白,可能帶來諸多問題和隱患。
律師說 監(jiān)管應加強舊體制更該撬動
對于目前包括濟南客管中心在內的地方主管部門采取的查處專車的行為,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查處專車中的私家車是很有必要的。“界定是否是黑車的一個標準,就是司機開的是否是私家車。”該人士表示,這輛車到底是在公司名下,還是在個人名下,這點很重要。因為沒有過戶給租賃公司的車其實就是私家車。私家車參與運營,就會涉及違法經營問題。此外,國家在汽車檢驗方面對私家車和客運車輛的年檢標準是截然不同的。運營起來,對乘客權益保障不夠,也對出租車不公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