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義堂回答提問
講座現(xiàn)場
10月19日訊(記者 高桂菊 通訊員 倪雪梅 于偉)昨日上午,山東文藝精品獲獎作品、長篇歷史小說《大運河》作者楊義堂走進濟寧高新區(qū)科技圖書館公益講堂,講述文藝作品的歷史責任與擔當,受到居民、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據(jù)了解,近年來,楊義堂創(chuàng)作了兩部有影響的長篇小說——《大孔府》和《大運河》。《大孔府》是一部反映天下第一家孔府末代主人生活的傳記體長篇歷史小說。這部小說在時間跨度上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曲阜解放的30年間,圍繞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命運展開,塑造了他尊親愛民、愛國抗日、堅毅隱忍的情懷,以及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給讀者極強的感染力!洞筮\河》選取明代永樂年間開通大運河的一段歷史,工部尚書宋禮沿用元朝的辦法治河失敗了,他多方尋找治河能人,請一個農(nóng)民水利家擔任治河總師,設計建設了大運河南旺樞紐,解決了制約大運河的水源和如何越過“水脊”等一系列高科技問題,帶來了北京城明清兩代500年的繁榮和一批運河沿岸城市的興旺。?這部作品被譽為“群眾路線教育的鮮活教材”和大運河申遺的獻禮之作。
在講座中,楊義堂結(jié)合自己近年來創(chuàng)作長篇歷史小說《大孔府》、《大運河》的經(jīng)歷和藝術(shù)追求,闡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禮樂教化的作用,倡議當代作家要從儒家典籍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中國古代文學名著中吸取豐厚的營養(yǎng),深刻領(lǐng)會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尊重歷史,牢記責任與擔當,寫出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