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戰(zhàn)略思想與國家軟實力
■國防大學戰(zhàn)略研究所所長 金一南
孫子兵法給我們提供的不是制勝的手段和竅門,而是制勝的精神底蘊。
軟實力是指精神文化倫理方面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物質對世界的改變,我們都看見了,但是思想對世界的塑造,我們卻估計不足。孫子戰(zhàn)略思想產(chǎn)生一千多年來,已對世界的兵學思想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塑造。
早在1997年,我在美國國防大學學習時,對方贈我的第一本書,就是由本校撰寫的、裝訂精美的《孫子兵法研究》。當時美國國防大學學術主任紹爾上校告訴我,美國不少軍事院校,例如美國陸戰(zhàn)隊大學、陸軍軍事學院、海軍軍事學院等等,都開設了孫子的課程,很多沒有來過中國的美國軍官卻對孫子兵法侃侃而談。
當時美國正在組建數(shù)字化部隊,時任美國陸軍參謀長雷莫說:“數(shù)字化系統(tǒng)非常復雜,但核心戰(zhàn)斗力的實現(xiàn)就是回答3個問題:我在哪里,友鄰在哪里,敵人在哪里。而這3個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孫子講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由此可見,美國人已從孫子兵法中挖掘出最能逼近現(xiàn)代戰(zhàn)爭的一種含義。直至今日,在美國國防大學新世紀將官班閱讀書目上,第一本必讀書目是美國憲法,第二本就是孫子兵法,第三本才是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
與美國完全相反的是日本,唐服、茶道、圍棋……日本什么都學,唯獨不學中國兵法。他們覺得中國兵法以詭譎為本,孫子兵法的奇正、虛實、用奸等思想皆出自畏敵,其核心就是一個“懼”字。這種認識并不全面。孫子兵法特別強調“勝”,孫子13篇,若去掉標點符號就是6000余字,我統(tǒng)計了一下,“勝”用了82字。我覺得孫子的求勝思想是非常強的,包括勝兵先勝而后求戰(zhàn),敗兵先戰(zhàn)而后求勝,講的就是軟實力必須有硬實力的支撐,沒有硬實力支撐,所有軟實力都建立在沙灘上。所以說孫子兵法給我們提供的不是制勝的手段和竅門,而是制勝的精神底蘊。它陶冶的是我們的制勝心理,是一種奪取勝利的堅強心態(tài)。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