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圣城網(wǎng)訊(記者 曹俐)在眾多謀生的行當中,配鑰匙是一個很不起眼的手藝活,但它也是不可或缺的老行當。然而,時光流轉,許多人漸漸退出這一行當,僅有少數(shù)人默默地堅守著。
因為喜歡,自個兒摸索配鑰匙的門道
一串一串平片匙、銼刀、鑰匙機……這就是沈師傅鑰匙攤的主要“家當”,有些“家當”已經(jīng)陪他走過了25年的風雨。13日上午,記者見到沈師傅時,他正坐在馬扎上休息,“這會兒沒人配鑰匙,我就歇歇。”
時光倒回25年前,很多傳統(tǒng)的工廠都走向了末路,當然,沈師傅的工作單位木工廠,也未能幸免。就這樣,沈師傅失業(yè)了。“當時家里的生活負擔重,為了生活,想著干一個謀生的行當。”回憶起當初的決定,沈師傅說,這一切都緣于自己的喜歡。他說,小時候,他就對鑰匙有種特殊的情感,閑暇時經(jīng)常擺弄各種各樣的鑰匙,“后來,自己鉆研配鑰匙的手藝,慢慢摸索配鑰匙的門道。”
不斷學習新技術,手藝也得跟著時代“升級”
沈師傅告訴記者,隨著鎖具防盜功能的升級換代,鑰匙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做工越來越精細,他不得不由之前純手工配鑰匙轉向借助電子設備。“以前的鑰匙結構很簡單,只要用銼刀銼出鑰匙的齒形就可以了,但是現(xiàn)在鎖的品種、結構變化太快,配鑰匙時不得不用專門的配鑰匙機了。”所以,像沈師傅也不得不抽空學習新技術,適應變化。
配鑰匙最重要的就是,盡量使每把鑰匙都能完全與鎖眼吻合,25年來,沈師傅時刻恪守著這一原則,認真配每一把鑰匙,所以每天都有市民慕名而來。“我經(jīng)常來這邊配鑰匙,沈師傅手藝好,配的鑰匙基本無誤差。”家住長虹小區(qū)的張女士告訴記者,由于平時自己粗心大意,家里的鑰匙經(jīng)常丟,而沈師傅的鑰匙攤似乎成了她的專屬配鑰匙之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