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別策劃--消失的勞動工具:康玉芝老人和他的“寶貝”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
齊魯網(wǎng)5月1日訊 據(jù)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道,五一勞動節(jié),生活幫推出特別策劃,塵封的勞動工具,向勞動者致敬。今天說的勞動工具,跟電影有關(guān),現(xiàn)在電影院里的放映機,大多是數(shù)碼的,而對于這一件,是一臺機械的膠片放映機。
在濟南稻香小區(qū)一間低矮的平房里,藏著康玉芝老人心愛的寶貝:膠片放映機。折疊后的放映機外形是一個手提箱的形狀,一邊和記者說話,老人一邊組裝著放映機。
雖然在普通人眼里,這些機器顯得很陳舊,但是老人卻視若珍寶:“咱就當(dāng)寶貝了,一輩子吃飯靠著它了。”
康玉芝今年70歲,是原濟南中國電影院的職工。從十六歲那年開始,老人就和電影放映結(jié)下了不解的緣分。售票員、放映員、跑片員,影院里幾乎所有的崗位,他都干過。這一干就是40多年。
從機械到電工,影院的工作不僅需要學(xué)習(xí)大量的知識,還要耐得住熱鬧背后的寂寞。過去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放映,因為拷貝少,影片上映時幾家電影院用一個拷貝,電影能不能及時開演,全靠一群跑片員。
康玉芝說,最辛苦的就是跑片員了。寒冬酷暑,一年四季都要騎著自行車在電影院之間穿梭,每一天的工作時間也要跟著電影的放映時間走。
雖然辛苦,但康玉芝樂在其中,他也在工作中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陪著轉(zhuǎn)轉(zhuǎn)停停的放映機,康玉芝從年輕的跑片員,變成了鬢角白發(fā)的老人,一兒一女也在影院的環(huán)境里長大成人。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