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寧市兗州區(qū)農業(yè)生產已進入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這兩天到兗州惠農糧食生產合作社買化肥的農民多了起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農民買的化肥屬于私人訂制。
在測土配方觸摸屏前,合作社社長仇漢華正在幫村民張繼霞查詢土壤養(yǎng)分情況。“你地里今年的配方是16∶16∶10,就是說,100斤復合肥中需含有16斤氮、16斤磷、10斤鉀,去年是16∶16∶12,今年可以比去年少用相當于2斤的鉀肥。”仇漢華為村民開出施肥處方。私人訂制靠的是一臺由政府統(tǒng)一免費安裝的“智能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tǒng)”,什么地塊施什么肥,上面顯示得一清二楚。去年,兗州在全區(qū)安裝了23臺智能化測土配方施肥系統(tǒng),供農民隨時查詢。兗州區(qū)農業(yè)局土肥站站長楊茂省說:“把這些數據傳送給種糧大戶和合作社,讓他們帶動農民,從而打通測土配方‘最后一公里’。” 張美榮 喬存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