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青島網店經營現狀:生存得靠不忽悠
網購駛入快車道近10年,賣家和買家在博弈中共同成長。面對形形色色、層出不窮的網購迷局,越來越多的網購一族練就了見招拆招的本領,將以次充好、虛假促銷的網店拉進了黑名單。大浪淘沙,有數據顯示,國內網店一年消失了約480萬家,得以生存下來的網店在感慨賺快錢時代終結的同時,不禁開始總結“網”里的撈金之道:網店生存靠什么?
近日,記者采訪部分島城網店賣家發(fā)現,對于“網店生存靠什么”這個問題,大家的答案不盡相同,但很多網店商家意識到,看似老套的“誠信、務實”原則在虛擬的商業(yè)世界里更適用。
小網店主 生存得靠不忽悠
“我就是那蒸發(fā)的480萬家之一。”采訪一開場,于鵬就禁不住自嘲起來。
32歲的于鵬曾是淘寶一家小飾品店的店主,可惜這家店只生存了不到半年就關門大吉。當初于鵬開這家網店時也曾信心滿滿。2012年底,眼見不少從事小本買賣的淘寶店生意興隆,于鵬也萌生了開網店的念頭。在他看來,開網店成本低,自己又是攝影師,給產品拍美美的宣傳照輕而易舉,比一般的淘寶店更有優(yōu)勢。
2013年初,于鵬從即墨批發(fā)了上千元的低檔小飾品,網店正式開張。根據淘寶網的規(guī)則,剛上架的產品在買家搜索時排名相對靠前,而于鵬的產品照又非常漂亮,所以寶貝一上架就吸引了不少買家。“進貨價四五元的頭飾能賣四五十元,頭一個星期成交了十幾筆。”于鵬回憶說,當時他頗為得意,因為所出售的每件產品都是加“0”銷售,5元成本賣50元,10元成本也能賣到百八十元,利潤豐厚。不過,于鵬很快就發(fā)現,網上的買家并沒有那么好糊弄。由于照片和實物差距太大,很多買家認為實物根本不值這個錢,先前成交的訂單中有了退單。但最可怕的不是退單而是中差評和實物照上傳。“有些買家直接告訴我,買到的東西質量很次,但她們不會退貨,因為那樣就不能評價了。甚至有買家稱,不就是幾十塊錢,豁出去這幾十塊錢也得讓別人知道這家店多坑人。”于鵬說,網店開張1個月后,就幾乎再也沒接過生意,雖然他也通過大降價的方式進行促銷,但網店已經有太多不良記錄,實在難以翻身。2013年5月,已經3個月沒開張的于鵬主動關閉了網店,手里還壓了近千元的貨。
“事后我就總結這次失敗原因,就是忽悠大了。”于鵬懊悔地說,其實現在網購的透明度不比實體店低,投機取巧或者靠過度包裝賺來的銷量,雖然短期內有一定效果,但最終還是經不起市場的檢驗。
中型網店主 生存得靠誠信+堅持
家住青島李滄的林先生和女友是淘寶店主中少見的高學歷人才,倆人同是蘇州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創(chuàng)業(yè)僅4年多,就已經從一家小型婚紗網店擴展到擁有自己的婚紗加工廠、近30名工人的中型網店,尤其雇傭了3名打板師的高昂設計投入在業(yè)內看來十分奢侈。林先生認為,開網店如同考學、做人一樣,想成功就得對自己和他人誠信,還得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2009年,林先生和女友一起辭職在網上開了 “愛丁堡婚紗”店,主營中高端婚紗禮服。林先生告訴記者,雖然當時做淘寶大部分賣家走的是低價“打爆款”的路線,但他們還是決定腳踏實地按最傳統的經營方式,提高婚紗質量,以質取勝。
林先生的網店曾經歷過半年幾乎沒開張的慘淡時期。開店初期,其他淘寶賣家選婚紗布料都是選最便宜的網紗,因為無論選什么檔次的料做成婚紗后,經后期拍照處理,消費者從照片上都分辨不出婚紗的用料。但林先生和女友倆人執(zhí)意選用高檔進口網紗和歐根紗,外貿做工,配鉆也是進口水鉆。這樣一來,成本就提高了50%。類似的款式婚紗,別的店家賣三四百元,他們至少要賣七八百甚至上千元才有利潤。“當時淘寶很少有賣500元以上的婚紗,我們的產品價格偏貴,近半年沒賣貨。”林先生說,為了能在“直通車”的廣告位上占據前幾頁的排名,他們每月還要花五六千元的推廣費,壓力非常大。不過,“認死理”的林先生堅持好貨原則,并給顧客承諾如果不滿意,退換貨的運費店家全承擔。熬了近半年,進店的買家越來越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