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申慧凱 陳熹
當我們突然脫離了手機,那將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和狀態(tài)?有四位志愿者想試一試。他們答應,在12月1日、2日這個周末,48小時關機,重新認識一下自己和這個社會的關系。也許,我們沒有那么忙碌;也許,我們對別人沒有那么重要;也許,我們不是那么害怕寂寞。
【志愿者】
趙孟:30歲,男,省直機關工作人員。關機時間:12月1日8時至次日23時。
牛亞琪:26歲,女,媒體工作者,趙孟之妻。關機時間:同趙孟。
李曉瑩:52歲,女,幼兒園行政人員。關機時間:11月30日23時至12月2日12時。
宋涵高:35歲,女,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關機時間:12月1日13時至次日22時。
【說明】
最后,所有志愿者無一人真正實現周末48小時全部關機。
12月1日 星期六 白天
“不開機的感覺就像螞蟻撓心窩”
12月1日,周六,早上7點30分,急促的鬧鈴聲將趙孟叫醒,他習慣性地從床頭摸出手機看了一眼時間,然后打開滑鎖。
新浪微博還沒打開,趙孟突然想起今天自己要嘗試一種新的生活--“不開機的生活”.他趕緊放下,起床洗漱。
妻子牛亞琪尚在熟睡中,她的手機保持著和平日同樣的距離和姿勢--放在枕邊,伸手可及。“不開機的感覺就像螞蟻撓心窩。”
8點多,兩人開始吃早餐,雖然手機沒開,趙孟還是習慣性地將手機放在了手邊,他好幾次忍不住想打開手機看看,但最終還是把手縮了回來。
一個多小時過去,為了打發(fā)時間,趙孟趴在電腦前刷起了微博。要是在平時,他早在起床前,通過手機客戶端把微博上發(fā)生的新鮮事瀏覽完了。而牛亞琪則百無聊賴地打開電視看起了新聞。
“平時工作忙,電話惹人煩,現在閑下來了,反而有些期待手機響起。”牛亞琪說。
下午兩點鐘,趙孟和牛亞琪開車去超市購物,為晚上的家庭火鍋做準備,大概是放下了以往不怎么離手的手機,兩個人之間的話比以往多了起來。在超市里,牛亞琪挑選蔬菜食品時,趙孟也幫忙看起了價格。“平常都是他左手推車,右手拿著手機刷微博,今天陪著我一起挑起了菜,感覺很特別。”牛亞琪說。
不同于趙孟夫婦,52歲的李曉瑩剛換智能手機沒多久,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還不算太高。周六下午四點,李曉瑩打算出去遛狗,平時把手機當表使的她特意把手表找了出來,計算自己遛狗的時間。
傍晚六點鐘,李曉瑩牽著狗一進家門,女兒向她抱怨,“怎么給你打電話都打不通,平常遛狗都是一個小時,今天回來得這么晚,太讓我擔心了。”
沒有了手機,連時間概念也沒有了。李曉瑩忍不住感嘆。
比起李曉瑩的淡定,宋涵高顯得有些焦慮,下午6點,關機5小時的她忍不住開了機,“總覺得有人會找我,不安感像螞蟻撓心窩的感覺。”
12月1日 星期六 晚上
“好像找回了戀愛時的感覺”
到了晚上,不玩手機感覺無事可做的趙孟,主動幫牛亞琪一起洗菜。吃飯的時候,也加入到父母關于如何吃火鍋才最健康的話題當中。
“以前吃飯的時候,感覺肚子飽了,就開始看手機,不想多說話,今天和爸媽一起聊天,像回到了小時候。”趙孟說。
吃完晚飯,趙孟破天荒地幫母親刷了碗,然后和牛亞琪談天說地,兩人回憶起剛談戀愛時的美好時光。
一晃兩年多過去了,趙孟突然發(fā)現,自己已經好久沒有和妻子認真地聊天了。他說,“那種談戀愛時無話不談的感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沒了,而且找不回來了,F在不玩手機之后,我們談起話來你一言我一語,突然感覺心里很幸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