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務員去?
又是一年公考時。不出所料,2011年中央機關公務員報考人數再次突破百萬。
據統(tǒng)計,今年國家中央機關公務員考試(下稱“國考”)的報名總人數為141.5萬,繼2009年以來第三次超過百萬。加上各省市組織的公務員考試,考試人口無疑是個天文數字?忌鷤儗⒐珓諉T稱為“紅領”,看作比“白領”、“金領”更高一層次的職業(yè)選擇。
公務員考試已經熱得發(fā)燙。為了能夠成為公務員,考生們不惜花費重金打造自己:買參考書、報輔導班、置備服裝、做發(fā)型……公務員考試已經不僅僅是普通意義上的一場考試了。
考公務員,個人要花多少?
孫強(化名)終于成為了湖北省某鄉(xiāng)鎮(zhèn)政府的公務員。為了這個公務員身份,他足足苦熬了三年。
2007年,孫強大學畢業(yè),在就業(yè)潮流沖擊下,孫強沒有留在城市,來到了湖北省的一個鄉(xiāng)村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
2007年初,中組部決定探索從優(yōu)秀村干部中考錄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并且在湖北、浙江等五省市,開展從村兩委主職干部中考錄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的試點。孫強所在的縣每年都有兩三個公務員指標留給大學生村官和基層干部,對于那些多年在基層工作的農村干部來說,這是一個甚為難得的轉正機會。
2008年、2009年,孫強連續(xù)兩次參加了公務員考試,但都沒有成功。后通過熟人介紹,孫強找了一名老師進行面對面培訓,“一堂課3000元”,主要培訓筆試科目(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和面試兩部分。幾個月不定期地培訓下來,孫強花掉了3萬元。當然,“天價培訓”也給孫強帶來了回報。在第三次公務員考試中,他終于從上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正式錄取為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
孫強大概算了一下為當公務員付出的成本:報名費約100元,體檢費200多元,備考資料100元,交通費100元,為此買了一套西裝和一雙體能測試穿的跑鞋共500元……幾項成本合計沒超過1000元。但如果加上培訓費用,數字一下子翻了幾十倍。
面對個人報考公務員的投入,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仙芝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對絕大多數的考生來說,參加公考的投入和產出是不對稱的;尤其是現在很多大學生、研究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準備考試,而結果是不可控的,因為關卡太多,環(huán)節(jié)過長,競爭風險極大。所以,雖然我支持學生參加國考,卻不贊成他們在這條路上孤注一擲。因為確實有很多人,為了公考而失去了太多其他的就業(yè)和發(fā)展的機會……”
錄用1名公務員,全社會付出成本超2.6萬元
2006年7月,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電子政務和績效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員余仲華、杜新宇的一篇公開發(fā)表的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
文章稱,2006年國考職位10282個,報名人數近100萬,36.5萬人參加考試,總成本超過2.7億元,錄用1名公務員成本高達2.6萬元。這只是招聘一個擔任主任科員以下非領導職務的普通公務員和機關工作人員的成本。
文章顯示, 2006年參加國考的考生總成本包括報名費2190萬元、資料費8000萬元、培訓費用1500萬元、考生面試費用2748.2萬元和生活、交通等其他費用12967.5萬元,合計27405.7萬元。同時,考試主辦方總成本包括命題費39.3萬元、組織策劃470.5萬元、執(zhí)行人員人工成本73萬元、試卷印刷費63.2萬元、考點場租527.4萬元、考務人工成本193.6萬元、試卷評閱和面試費611.5萬元等,共計1978.5萬元。由這兩組成本可得出全社會范圍的招考總成本,即兩組之和減去避免重復計算的考生報名費,得出27194.2萬元。職位平均成本為招考總成本與招考職位數之比,即:27194.2萬元÷10282個=2.6萬元/人。
文章認為,招考過程中存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需要各種各樣的經費開支,尤其是各種雜費,難以一一計算,一部分經濟成本不得不在計算中忽略,因此本文估算數字實際上是保守估計。
相關人士向記者分析,從公務員招錄過程看,經濟成本相對較高。與2006年相比,目前相關費用只增不減。“因為我國2006年全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增1.5%,增速大大低于當年政府設定的3%的目標;而2010年10月CPI已經達到4.4%。所以,錄用1名公務員的成本比當年的2.6萬元只高不低。”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副所長張車偉看來,上述研究者計算的是錄用一個公務員全社會付出的成本,并非政府直接財政投入成本,“隨著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的增多,相應的培訓、時間及財力都會提高,成本自然會提高更多,F在從幾千人中挑一個,過于激烈的競爭,難免會造成考試錄用成本上升,目前的考試成本已經遠遠超過了通過考試錄用一個人的節(jié)約成本的理念。從經濟學的意義上是不值當的。”
考公務員是大學生的價值所在?
無論從報名的熱度還是考試的難度,毋庸置疑,公務員考試均已超過了考大學、考研、英語四六級等其他考試。
數據顯示,2010年國考最終報名人數為141.5萬,總體競爭比例達到了87.3:1。2010年國考錄取比例59∶1,個別職位考錄比近4000:1。
而近幾年全國高考的錄取率卻節(jié)節(jié)攀升。在全國高考人數首次下降的2009年,高考平均錄取率近62%。預計今年全國高考平均錄取率將會增加近7個百分點,達到69%。高校云集的北京錄取率更是高企。據悉,今年北京市高考錄取率將達到84.6%,比去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本科錄取率也將達到53%,超過一半的統(tǒng)招考生能上本科。
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感慨地說:“以前,人們都在擠高考那座獨木橋,目的是為了生存得有價值;現在發(fā)現,花費了大量成本畢業(yè)之后,自己還是站在原點。而公務員考試才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為了讓大學生順利考取公務員,近期,一些地方大學開始“屈尊”變身為公務員培訓班。11月8日,有媒體報道,河北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將《申論》和《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兩項公務員考試的筆試科目作為該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的必修課,以幫助學生順利通過省市級的公務員考試。
業(yè)內人士對此表示擔憂:“這種做法并不值得其他高校效仿,如此,勢必將攪亂正常的大學教育,影響正常的就業(yè)導向,加劇公考熱的不正常蔓延。”
據中直機關某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士粗略計算,如果一位公務員從20多歲直到退休一直在中直機關工作,包括工資、住房等所有收入、補貼在內,加起來得有1000萬元。
一位博士生告訴記者,自己報考公務員,主要是看中三個方面:首先,公務員工作更穩(wěn)定。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擔心“裁員下崗”、“新人搶位”之類的窘境。其次,公務員有公費醫(yī)療。不需要繳納社保,而且公費醫(yī)療比醫(yī)保好,即使是傷風感冒都可以報銷。第三,公務員退休后保障充分。除了繼續(xù)享受公費醫(yī)療外,工資和退休前一樣,而且在公務員整體漲工資的時候,退休公務員同樣享受“加工資”的福利待遇。
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規(guī)劃的建議提出了“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的要求;诖,胡仙芝分析認為,下一步,改革縮小各行業(yè)、各崗位的福利待遇差距是大勢所趨。“十七大五中全會指出在調整收入分配關系方面,要區(qū)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再分配要更加強調公平。公務員收入屬于再分配的范疇,由此推斷,公務員收入的合理化改革也是在所難免。”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北京報道
更有學者提出,在公務員招錄實施過程中,缺乏預算約束機制。“這種情況主要體現人力資源管理操作程序上,如采取海外招聘公共部門關鍵人員中,往往不惜重金,花費大量的財力,最后卻效果甚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