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材料圖)
“我從巴菲特身上感受到了一種豪情和對未來的幻想,一個老人對今天的時代充滿著感恩之情,他說他很高興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國的企業(yè)家需要什么樣的心態(tài)、才能面對今天的世界?我在想,做企業(yè)要把幻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高度聯合,沒有幻想主義不能走向未來,沒有現實主義就活不過今天”
編者按:
在近日舉辦的全球企業(yè)家(遠東)論壇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流露,自己不久前在微軟開創(chuàng)人比爾·蓋茨家與“股神”沃倫·巴菲特進行了交換,并受益匪淺。馬云表現,巴菲特對時代的感恩、對未來的豪情極具啟發(fā)性,企業(yè)家在面對危機、挑釁以及未來時,要學會以樂觀的心態(tài)與奇特的視角去審視,把幻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高度聯合起來,從而實現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以下為馬云觀點全文。
馬云:
我昨天晚上從杭州過來,我感到一個企業(yè)做二十年真不容易,因為我們這些企業(yè)做了短短十年,這十年比一般的企業(yè)艱辛,我感到我自己的感受像經歷了三十年一樣,一個企業(yè)要活十年很不容易,活二十年更不容易,在今天這個時代再想活十年更不容易。所以,我感到能夠來參加二十年企業(yè)的慶典論壇非常不容易,我盼望二十年以后,遠東和我們一樣,能夠再度舉辦這樣的論壇,能夠再度參加這樣的慶典。
因為我剛剛從美國回來,回來之后一共開了四次會,在美國也感受到了大家對今后世界經濟的見解,歐洲今天面臨的挑釁非常之大,我感到危機基本就沒有過去,而且人類可能永遠度過不了這樣的危機,我們要么是在危機之中,要么是在走向危機之中,在未來的幾十年之內,人類在任何時候碰到的危機都超出我們的想像。在經濟上,一會兒是美國、一會兒是歐洲,很快也許是在我們亞洲。我們信任每天呈現的這種自然災害,今天這兒地震、明天那兒海嘯,后天又是什么災害。我們感到由于經濟、自然造成的社會危機也會層出不窮,而危險又孕育著機會,我們很榮幸活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經歷這樣的挑釁,并挑釁這樣的危機,解決這些的危機。
三個禮拜前,我們在蓋茨家里跟巴菲特做了一個很好的交換。我從巴菲特身上感受到了一種豪情和對未來的幻想,他說他很高興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一個老人對今天的時代充滿著感恩之情,中國的企業(yè)家大部分都在我們這種少壯的年紀,我們更有幻想自己有更好的未來。人經歷挑釁和危機是一種緣份,如何面臨這樣的危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心態(tài),什么樣的才能去面臨今天的世界,我們必須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視野。有的時候我們不是做得更全面、更好,而是更奇特,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
我個人認為,在今天這樣的狀態(tài)下,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絕大部分人的思考還停留在上一個世紀,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但我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工業(yè)時代,所有人對企業(yè)家的見解和企業(yè)家對自己的見解、對社會的見解都有很大的偏差,社會對企業(yè)家的見解,企業(yè)家和商人必定是唯利是圖,一切的目標是為了賺錢。而企業(yè)家對自己的見解也憤憤不平,今天很多人說社會上有很多的弱勢群體,某種程度上來講,今天的企業(yè)家(特別是中國的企業(yè)家)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所以,我在想我們今天做企業(yè),幻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高度的聯合才干走過去,沒有幻想主義我們不能走向未來,沒有現實主義我們活不過今天。
今天的主題是新商業(yè)文明下的社會義務,什么是商業(yè)文明?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情況下,所有的企業(yè)都必須思考自己的問題,上一個世紀的企業(yè)存在是尋找機會,并且把這個機會做大、做持久、做好。在二十一世紀,所有的企業(yè)必須是解決社會的問題,假如我們不能解決社會問題我們不能持久,我們的公司也在問這個問題:什么東西讓我們阿里巴巴持續(xù)發(fā)展二十年,只有一樣東西,就是我們找到一個社會問題,并去持久解決它、改良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