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兩側滾動播發(fā)的“微言微語”,到場來賓即時寫出的“微點評”……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互聯(lián)網大會上,微博成為點擊率最高的詞匯。
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權威發(fā)布的《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中國微博應用出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微博用戶數(shù)量從上年的6311萬暴漲至1.95億,半年新增用戶1.32億,增長率超過200#。
分析人士指出,急劇膨脹的微博用戶正在改變著互聯(lián)網的輿論格局,百余字的“微言”蘊藏著不可小覷的力量,正在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
鄒強(化名)是一個資深的媒體人士,也是名副其實的“微博控”。一個人同時擁有兩三個微博賬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刷屏一次,看看關注的人又在微博上說了些什么。關上電腦,立即登陸手機微博,隨時隨地記錄下想說的話。
“微博已經成為我更快了解社會事件,交流思想,聚集朋友圈的新平臺。”鄒強說,他的身邊有一批和他一樣的“微博控”。
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微博在網民中的使用率從13.8%提升到40.2%。手機微博的應用也成為亮點,手機網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從2010年底的15.5%上升至34.0%。
報告認為,微博之所以在短時間內能聚集如此“人氣”,與其形式精簡,功能強大,支持文字、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有關。此外,通過關注與被關注,在微博上結成一個龐大的傳播網絡,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病毒式地大規(guī)模擴散,從而使微博迅速成為當前極具時效性和影響力的媒體,推動了用戶增長。
從今年初的“微博打拐”到“郭美美”事件再到最近被數(shù)十萬網民轉發(fā)的微博“亳州市的95歲老人許張氏照顧癱兒40年的事跡”,微博成了反映現(xiàn)實、弘揚社會真善美、共同抵制假丑惡的集結地。
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今年7月發(fā)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微博已經超越網絡論壇成為中國第二大輿情源頭,僅次于新聞媒體報道。
“截至2010年底,我國有2.95億人通過博客發(fā)布各類信息和觀點。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微博獲取、分享信息、實現(xiàn)人際交往。微博正在成為社會公共輿論、企業(yè)品牌和產品推廣,以及傳統(tǒng)媒體傳播的重要平臺。”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利華說。
“微博的出現(xiàn)讓普通民眾獲得的信息更豐富,眼界更開闊,且擁有了一個說話,發(fā)表意見的平臺。它讓很多人找到了作為社會主角的感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昌鳳說。
“其迅速和即時的特點,更讓一些以前不被關注的人和信息成為了新聞,出現(xiàn)微博話題慢慢成為輿論焦點的現(xiàn)象,形成公眾話題的策源地和公眾行動的發(fā)起地。這對新聞界和社會都是一個極大的推動和提升。”陳昌鳳說。
“但也要看到,微博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比如,微博上的公益活動,真正去參加的仍是少數(shù)。”陳昌鳳認為,目前不少人對微博還停留在淺層次的關注上,呼吁未來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把微博上的內容落到實處。
微博還成為政府與民眾溝通交流的一種新興渠道。2011年上半年,官方微博開通如火如荼。2010年底,經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的政府機構微博超過600余個。到2011年7月,新浪微博上的政府微博總計超過5000余個,官員微博總計超過3000個。
“微博的影響正在從民間走向更高層。政府機構對微博的青睞,不僅體現(xiàn)了對網絡民意的重視,也打開了微博政務的新思路。”陳昌鳳說,“我相信如果利用好,這會是一個很好的了解民眾需求、回答民眾疑問、解決民眾困難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