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曹飛認為,第三方支付目前未接入實屬正常,因為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牌照尚未發(fā)放,央行推動升級的步驟也必然循序漸進,“央行升級二代網銀,意在鋪路,對支付產業(yè)本身是一個利好消息”。
央行組合拳
超級網銀機制下的話語權集中,會不會導致第三方支付接入談判門檻的提高?對此,阿拉木斯認為,話語權并不會集中于央行,談判門檻不會有提高。支付寶發(fā)言人陳亮解釋,二代網銀系統(tǒng)是一個由央行負責運營的系統(tǒng),二代網銀系統(tǒng)上線后,并不是與央行直接談合作。今后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要談定一家銀行,比如談定招行,就不需要與其他銀行進行合作談判了。
阿拉木斯認為,超級網銀對于商業(yè)銀行、第三支付企業(yè)來說,機會均等,但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下文簡稱《管理辦法》)卻有可能導致第三方支付行業(yè)分化。
除了“1億元注冊資金”門檻外,更高的要求來自于“實繳貨幣資本”和“日均余額”的比例要不小于10%!豆芾磙k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支付機構實繳貨幣資本與客戶備付金日均余額的比例,不得低于10%。客戶備付日均資金余額,指備付金存管銀行根據最近90日內支付機構每日日終的客戶備付金總量計算的平均值。
這意味著交易額越大,第三方支付企業(yè)需要押在銀行中的現金越多。目前,支付寶的備付金存在工商銀行,收入存在招商銀行。
阿拉木斯認為,央行設這個門檻就是讓支付公司知道,如果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和資本儲備就不要做第三方支付。目前中國有400余家支付公司,除支付寶、財富通等少數幾家,不少公司或許會面臨資本額不足的問題。
有第三方支付企業(yè)人士認為,超級網銀和《管理辦法》是一套組合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