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博鰲房地產論壇將于8月11-14日在海南博鰲再啟大幕。據組委會介紹,超過700位房地產行業(yè)精英將齊聚博鰲,共同探討新政下中國房地產的變局與未來。
房地產新政已過兩月,樓市在調控下亂象漸現。從新政初出的迷茫到等候中的張望,全部樓市再一次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落。
通過淡市中房企在土地及資金上的差別化表現,可以窺見目前樓市無所適從的抵觸所在。已經沉靜了一段時間的土地市場在過去的一周呈現了復蘇的跡象,但這種推地及成交的回升,并不能說是值得欣喜與回味的。
土地市場的這段復蘇也允許以說明為入市“抄底”已經逐漸成為一種現象。不過,在京滬廣深這類城市“抄底”并不是一件很隨便的事情。首先是很難找到合適的對象;其次要有足夠的勇氣;第三還要打敗仍然為數不少的競爭對手。
所以很多企業(yè)都已經將眼光投向了二三線城市的土地市場。而近期土地供地及成交回升的重要份額,正是呈現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土地市場。其中,蘇州、杭州、無錫、重慶、合肥等城市仍然是表現活潑的熱門。
但即使是“抄底”也是需要大批現金的。在新政已經監(jiān)管到樓市的每一個角落的時候,有多少房企能有足夠的信心在銷售不暢、融資無路的狀態(tài)下拿呈現金來“抄底”?也許,一時激動買下的一塊地在幾個月后就會成為壓垮自身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新政下房企抵觸心態(tài)之所在,就是難于預測樓市調控與企業(yè)運營之間的平衡點,并尋找和斷定資金與土地之間默契。
房企生存的基本是資金、發(fā)展的基本是土地,這是一個房地產無法擺脫的生存與發(fā)展的命題。資金的起源依附銷售與融資。在融資已成為奢望的時候,銷售再次被提上議事日程,但如今已不再是2009年,那是只要有房子就能賣出去的好時候。
在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新政張望期之后,“降價”一詞開端日益頻繁呈現在媒體報端。降價自然是增進銷售的利器,但成果卻是禍福難測,這讓房企的降價舉動如履薄冰。
對于房企降價的報道,充滿耳目標是遮蔽、澄清和重復。而呈現這樣的現象,也從基本上證明了房企對于新政的無所適從,對于樓市調控依舊一臉茫然。這對于已經歷過數次政策調控和房地產周期的房企來說,有些令人費解。
也許在中國房地產行業(yè),經驗并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在這個政策主導的行業(yè),僅僅懂得市場、控制市場規(guī)律是遠遠不夠的,更加需要的是對政策與形勢的預測、斷定以及解讀。
唯有如此,方能在新政調控下的樓市中尋得機會,占據制高點,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