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破五”,年初定下的3%左右的目標,現(xiàn)在看來只能“勉強”達成。在腰包飛快癟下去的同時,普通市民不得不開動腦筋,改變生活方式以期降低生活成本。
這不,各種各樣的省錢“大法”在網(wǎng)上盛傳,“菜奴”攻略、“摳摳”秘笈、“理財?shù)?rdquo;等屢成熱帖。更有網(wǎng)友戲言,對抗CPI的終極秘笈就是“八戒”:戒駕、戒煙、戒酒、戒油、戒零食、戒逛街、戒在外吃飯、戒娛樂。當(dāng)然,有些生活必需品是不能戒的,變通之法則是“省”:比如原來在商場買的,現(xiàn)在改網(wǎng)購、團購;可買可不買的,堅決不買;趕上特價,無論是面紙還是食用油,成批買走。
然而,有道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過慣了“定量寬松”的日子,真要勒緊褲腰帶的時候,許多人恐怕還是很難做到。其實,有一種奢侈非但無須戒除,而且還不失為精明的理財方式。
跑贏通脹最近,一位年長的朋友赴歐洲出差,順道給妻子帶回一塊售價4000歐元(約合人民幣35000元)的名貴手表。原本以為妻子會滿心歡喜,卻未料被數(shù)落了一通。女方埋怨丈夫過于“奢侈腐敗”,非但沒有“開源”,還不知道“節(jié)流”。
其實,這位朋友自己心里有另一把算盤。他告訴記者,同樣是這塊表,在國內(nèi)專柜購買,需要多花將近20000元,更何況這次是公司派出去的,連機票錢都一并省下了。仔細一想,他說得確實不錯。這塊鑲嵌著鉆石的手表,如果保養(yǎng)得當(dāng),非但不會貶值,還有巨大的升值潛力。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金融危機之后,鉆石每年都有著5%-10%的漲幅,跑贏通脹輕而易舉。
奢侈原則當(dāng)然,這樣的“奢侈理財”
并非放之四海皆準。如果是30000 元一桌的豪門宴,吃過也就吃過了,除了“曾經(jīng)闊過”的記憶,什么都不會留下。任何在一次性消費上的奢侈,都是實實在在的奢侈,都不會與理財相關(guān)。而在耐用消費品上的奢侈,才有可能抵御時間的侵蝕,如果在耐用消費品上一味地節(jié)儉,其實是將耐用消費品非常“奢侈”地拆成了一次性消費。
舉個例子,如果你用的是一毛錢一個的一次性紙杯,那么它肯定比100元一個的紫砂壺便宜了不少。但是,如果你用上1001次,那么紙杯就比紫砂壺還要貴(而且還不利于環(huán)保,不符合“低碳消費”的觀念)。這還只是考慮了使用的成本,沒有計算耐用消費品的殘值。在用過1001次之后,你手中的紫砂壺可能還值50元,甚至可能如前面那塊手表一樣更加值錢了。不少耐用消費品會快速地貶值,如家用電器、數(shù)碼產(chǎn)品等,但是,也有一些耐用消費品卻是越用越貴,如前述提到的鉆石手表以及高檔的硬木家具。
如果你為了眼下的省錢,將耐用消費品換成了廉價品,那就是徹底在消費———用過后一文不值,而且還要不斷重復(fù)購置。但是,如果你夠“奢侈”,卻可能在理財,甚至是在精明地投資———你的錢在這些“奢侈品”中流失得很慢,甚至由于時間的緣故而變得更加值錢。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