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準了這些特點之后,高靖忠開始把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與當?shù)氐膶嶋H結合,對癥下藥的制訂了教學計劃。“在山東高起點大容量的教學方式在這里并不適用”,讓學生逐漸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習慣成了他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他開始試著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寫成紙條交給老師。
“班里有56名學生,其中7個維吾爾族的學生”,來到喀什二中一周的時間,高靖忠就牢牢記住了每個學生的名字的相貌。
來自鄒城一中的徐長勇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為了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他反復利用班會的時間通過集體談話或者個人談心的方式,告訴學生其他東部省份的學校情況,社會發(fā)展情況,讓學生們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在做好實驗班工作的同時,山東援疆教師2月底來疆后,隨即投入到二中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承擔起各學科的教學任務,同時承擔學科組學科建設、教研活動和青年教師培養(yǎng)任務。
據(jù)了解,從2010年到2013年,山東省克服師資力量緊缺的困難,在完成中組部選派39名援疆教師的基礎上,先后組織了7批452名教師、教育專家、高年級師范類大學生赴受援四縣支教、講學,有效緩解了受援地師資短缺壓力。先后組織了100名高年級師范大學生和352名教師進行援疆支教。充分發(fā)揮“1+X”傳幫帶作用,一個援疆教師與3—5名受援地教師結對幫教,幫助當?shù)亟處焺?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駕馭新課改的能力,既緩解了受援地雙語教師短缺的現(xiàn)狀,又幫助當?shù)亟處熖岣吡私虒W水平。
同時先后三批派出了31名教育專家組成的齊魯名師送教團,前往喀什四縣開展送教活動,將山東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傳授給受援地教師。積極協(xié)調省屬師范類高校,積極鼓勵山東省內師范類高校畢業(yè)生到新疆就業(yè)。兩年來,已有20多名師范類畢業(yè)生到受援四縣從教,為受援地引進一支永遠不走的教師隊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