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西村偏居微山湖的角落之中,交通十分不方便。去微山縣城一趟,需要先坐兩個半小時的班船,再轉(zhuǎn)半個多小時的公共汽車。如果走旱路,就得繞道江蘇的徐州。
王升安說,因為太偏遠,老師們都不愿意來,因為來了之后連對象都不好找,自己每年跟教委要人。
王升安老師的家就在微西村里,劃船過去也就二十多分鐘的樣子。由于不需要每天打魚、養(yǎng)魚,王老師家的房子建在了岸上。四間不算太高的瓦房,看上去跟普通的農(nóng)家院沒有任何區(qū)別。
安頓好兩個孩子做作業(yè),王老師找出家里的相冊,和記者聊了一些學(xué)校以前的事情。
王升安今年54歲,十八歲高中畢業(yè),他就回到村里干起了民辦教師。每月只有十幾塊錢的工資。直到1995年左右,依舊是民辦教師的他,每月的工資只有50多塊錢。面對微薄的收入、艱辛的生活,他也想到過放棄。
他說,“那時候很自卑,人家漁民一天的收入比我一個月還多,穿補丁衣服。孩子們跟著受苦。我也動搖過,可是干著干著就放棄了不是我的性格。后來想開了,人家說什么我也聽不見了。直到99年轉(zhuǎn)正了,生活才好起來了”.
王老師說,最開始這微西小學(xué)也是五個年級都有的,從2003年才變成了只有一二年級的教學(xué)點。老王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學(xué)校能再來幾個老師,讓他把三年級,甚至四年級辦起來。
因為“現(xiàn)在孩子們那么小就去住校,自制能力太差了,容易沉迷電腦游戲,我們村里這兩年,因為沉迷電腦,初中沒上完就被弄回來的有三十多個了”.
王升安老師也已經(jīng)五十多歲,過不了幾年就到退休的年紀了,他也希望,他在他退休之后,這所已經(jīng)支撐了快五十年的船上小學(xué)可以繼續(xù)存在下去,甚至越辦越好。
不知不覺間,天色暗了下來。小營舉的爸爸媽媽賣完了當(dāng)天剛捕的魚,到王老師家來接孩子回家。
走水路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慢,小營舉的家距離王老師家也也就五六里地的樣子,可即使是坐機動船,一個單趟的時間都會超過半個小時。因為這樣,微西村的漁民每天都是天不亮就下湖捕魚,直到快天黑才能回家。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