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來自溫州的熱錢在國內(nèi)“炒作牟利”受到道德眼光的指斥,在國外則被稱為攻城掠地。不過對溫州商人來說,所有投資都是自己必須承擔的風險,因為他們是民間企業(yè),而這些投資由于沒有政府的背書,又是走在官方開道之前,往來對象也是第三世界國家,往往靠的是潛規(guī)則和灰色地帶的做法。
2009年前后金融風暴正盛的時候,據(jù)說溫州民間資本在迪拜房地產(chǎn)市場就被套牢50多億人民幣;而俄羅斯打擊存在多年的“灰色清關”事件、羅馬尼亞查封華人商鋪,首當其沖都是溫州商人,損失也是數(shù)以十億計。在國內(nèi),山西煤改也讓買賣煤礦圖利的溫州商人折損250億元。
溫州商人對外界以“炒”字概括他們的投資行為相當反感,在他們看來,這是中國民營企業(yè)投資機會受到極大限制的正常反應。
闖蕩似乎是很多溫州商人的特質(zhì)。他們并不因為賺了些錢就成為守財奴,小心翼翼守在家鄉(xiāng)看著銀行存款免得被人拿走,而是為財富尋找更多更好的出路。
但是富人雖多,溫州城市市容卻相當令人失望。
最近走訪溫州,待的時間其實不長,但是在市區(qū)隨便轉轉,所見景象只能說無法與溫州人的財富聯(lián)想在一起。
馬路上坑坑洞洞,車行一路顛簸,作為城市門面之一的出租車老舊得很,建筑談不上美感,也多陳舊,人行道更不用說。唯一比較氣派新穎的,應該是市政府所在的廣場一帶。
溫州的富裕已經(jīng)超過一代人,近800萬戶籍人口中,去年人均所得3萬7000多元人民幣,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1000多元,約6000美元,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這在全世界國家是排在百強以內(nèi)的,比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都富裕。
有人說溫州人雖有錢,但很多企業(yè)并不注冊在當?shù),很多有錢人不在當?shù)丶{稅。不過溫州政府去年財政總收入411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城市中屬于靠前的行列,對于富裕了很久的城市來說,應該沒有理由不給自己的門面打點得更精致一些。
美丑難免主觀,不過同樣只去過溫州一兩次的上海朋友也有這種感覺,顯然值得深思。溫州商人在全世界打拼賺錢,包括先進城市,回到家里卻沒想過可以更“先進”一點嗎?但這是政府的責任。
相關閱讀